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2: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柳青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卷(2023.3)
第Ⅰ卷(32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刀俎(zǔ) 莫春(mù) 喟(wèi)然 风乎舞雩(yú)
B.褊小(biǎn) 怀杓(zhuó) 要(yāo)项伯 膝之所跨(yǐ)
C.樊哙(kuài) 侍坐(shì) 衣(yì)帛 切而啖之(dàn)
D.夜编(zhuì) 忖度(cǔn dù) 觳觫(hú sù) 千乘(shèng)之国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舆薪 哂笑 铿尔 橼木求鱼
B.衅钟 肯繁 痒序 踌躇满志
C.沂水 嗔目 莅临 明察秋毫
D.闲暇 便嬖 怵然 目眦尽裂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A.吾得兄事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牛何之 是寡人之过也
B.率尔而对日 提刀而立
C.为击破沛公军 何辞为
D.私见张良 百姓之不见保
6.下列关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概”,大概。
B.批大邵,导大麻 “邵”同“隙”,空隙。
C.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明智。
D.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 “戮”,同“勤”,合、并。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诫,告诫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间:间断
D.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接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曰能之,愿学焉 能:胜任、能做到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因:因为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9.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不吾知也 B.大王来何操
C.颂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音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载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及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咯,皆素定于吠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幸其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比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差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史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输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该,争师尊之。
【链接】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责,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子,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思,邵、庆二州之民与属无,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无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遗使赐药存同,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粥、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B.汉中之盲,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C.虽弄翰戏语 弄翰:执笔写作
D.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事:祭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夫晋,何厌之有
B.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因击沛公于坐
C.其于仁义礼乐 以其无礼于晋
D.故天下信其诚 吾其还也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B.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C.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D.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1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③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④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范仲淹等十一个人,乡先生评价韩、范、富、欧阳四公为人杰,苏轼当时虽然未能全部明了,但是已经在心中记住了他们。
B.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君主致天下太平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C.范仲淹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范仲淹虽然后来做了官,但依然保持节俭,除非宾客来访,否则不吃肉。
D.所选两段材料,传文通过叙述介绍范仲淹其人其事,序文通过抒情议论表达苏轼对范仲淹的仰慕。
第Ⅱ卷(98分)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2)所以道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分)
16.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①,凭轩涕泗流。
【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①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1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今昔对比,表现了诗人夙愿得以实现的满怀喜悦。
B.颔联以“坼”“浮”二字,凸显出洞庭湖水的无比壮阔。
C.尾联“凭轩”与首联“今上”呼应,体现诗歌结构严谨。
D.全讲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质朴,意境雄浑深远。
(3)结合颈联、昆联,概括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本题每空1分,共7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劝学》)
(5)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6)孔子特别注意日常言行的细节。弟子“言志”,时,子路言谈不够谦逊,孔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哂笑他。
五、文学文本阅读(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是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裁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肿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是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连下选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从生产队出早工回来,房上扛着锄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格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格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英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操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梁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仿佛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经他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裁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其树,守护着祖宗的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掉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撤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终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次,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1.因为回老家后可以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远离世俗的烦扰,所以拔草时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B.文中“我”与哥哥拔草闲聊的情景看似闲笔,实则表明兄弟间平淡又真实的关系,并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
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文章中的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是作者回忆父亲的切入点,思念父亲的承载物。
E.文章最后一段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暗含老家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19.请简析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标题“父亲的树”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共7分)
21.仿造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下面文字。(4分)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_________________,读书,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一则倡议书,其中有语体、格式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3分)
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国内很多省市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配合疫情防控
一定要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本土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地区,减少不必要的旅行,确保您和家人的安全。
二、减少人员聚集
禁止串门走动,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避免在密闭空间聚会。
三、做好自我防护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坚持带口罩、勤洗手、常道风、用公筷,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挡口鼻。
如果您在此期间遇有疫情防控方面的问题,欢迎致电咨询。我们将鼎力为您服务。联系电话:022—23306170
2021年11月22日
小白楼街道办事处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坚定信念,忘我工作,甘于奉献,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七一勤章”获得者、30岁的扶贫干部黄文秀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无怨无悔;17岁的苏翊鸣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彰显了青春的魅力和价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经历,以“让青春绽放时代光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共10分)
24.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5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着飘荡。
【续写】
镜头三:
镜头四: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答案
1.C(A.喟kuì B.杓sháo D.度duó乘shèng)
2.D(A.缘 B.庠 C.瞋)
3.D(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4.B(例句:活,使动用法,使……活命。B.阙,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A.兄,名词作状语,用侍奉兄长的礼节。C.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D.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5.B(B.连词,表修饰。A.动词,往/结构助词,的。C.介词,替、给/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呢。D.动词,会见/见,表示被动,被)
6.A(盖,同“盍”,何不)
7.C(空隙)
8.A(B.依靠。C.道歉。D.责备。)
9.C(例句:介词结构后置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A.宾语前置句。B.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
10.B实现
11.C都是介词,对于。A.这些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介词,依靠/趁机。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还是”。
12.A“至京师”是“举进士”的地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D:“读之”的主语是“我”,所以其前应断开,“至流涕”是“读之”的结果,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13.D①是苏轼回答先生的问题,和范仲淹没有什么关系。⑤是天下人对范仲淹的尊崇,不是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的敬仰。
14.C“否则不吃肉”错误,由原文“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可知,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由此可知,是不会有“两个荤菜”,可以有一个“荤菜”,而不是“不吃肉”,是可以吃肉,就是少。
15.(1)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派遣将领把中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务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明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关键点,(1)是:这,见:被。四:通过。(2)判断句,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事故。
(3)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图,的,缺少的资粮。
考语:
《范文正公文集》序
(宋)苏软
庆历三年,我刚时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未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进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沧、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一向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曾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比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育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倾,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提逆本书的。他对于仁又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连接】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
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瞻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长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
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杯为他痛哭,并斋戒二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啼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装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6(1).律诗(五律、五言律)或近体诗
解析: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欧)、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得、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绝句是从律诗中数取而来,也称截(绝)句。从体裁看,这是一首律诗(五律、五官律)或近体诗。
(2)“表现了诗人夙愿得以实现的满怀喜悦”错误。首联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含作者的忧伤感慨。看似写登楼之快,实则写忧思之重。
(3)诗歌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年迈体衰的感伤,以及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
17.(1)潦倒新停浊酒杯(2)挥斥方遒(3)酾酒临江(4)不积跬步(5)因之以饥馑(6)为国以礼,其自不让
18.AC A选项中,“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远离世俗的纷扰”错误,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单纯和坦然约原因。而且,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是表现同哥哥聊天时的自然。C选项中,父亲栽树根本原因在于完成爱好外,还可补贴家用。
19.①借助椿树,赞美父爱的伟大无私、高尚淳朴,如花般芳香,沁人心挥,感人肺腑。
②收束全文,深化主题。
20.①指父亲栽的各种树,椿树、杨树等。
②是父亲精神的象征:是他一生爱树的体现,也是他勤劳朴实善良无私的象征、
③是我的精神寄托:是心灵感应的象征,使我摆脱孤独、空虚、烦恼,寄寓我对父亲和村庄的爱。
21.①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②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22.(1)禁止——尽量减少:(2)鼎力——竭诚;(3)落款时间和署名位置互换。
23、审题:考生可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可以谈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奉献,敢于坚守:可以谈自己对家国社会的看法,比如勇于创新,做时代的先行者,比如踏实拼搏等:还可以联系现实,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拼敢闯,做好自己,自然能渡过难关、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答卷。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以豪迈的情怀和崇高的志向,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答卷:其次列举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例子论证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筑牢理思信念:然后列举由青年人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调试团队的例子论证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冲劲和韧劲:再次列举疫情当前,数不胜数的“90后”“00后”等青年志愿者的例子论证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实干精神: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时代赋予了我们青年责任和际遇,我们应大胆作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立意:1.在“强国有我”中绽放青春精彩,
2.激励追梦青年,建设更好中国。
3.不负青春韶华,振奋时代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