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一)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创新题
专题重点突破
基础实验题多取材于教材演示实验和8个学生实验,侧重对“过程、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探究活动进行挖掘和创新,通常以选择题和探究题形式出现。
8个必做的学生实验: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③燃烧的条件实验;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⑥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⑧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突破方法:
任题型如何发展创新,解题还是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所以在复习中要注重实验双基复习,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充分利用好教材,认识课本上每个实验装置要点、实验仪器作用、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仔细研读题目,发现题目中含有探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要弄清实验的目的、现象和操作步骤,理解实验的原理,语言表述力求准确简练。
1.红磷
分类一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物质
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燃烧的条件
红磷的 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 与白磷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能否 替代 可替代,只与② 反应,反应不生成气体或生成的气体可被吸收 可替代,能发生③ 反应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可称量 可替代,可燃且
④ 高于
白磷
量有无 要求 ⑤ (确保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完) ⑥ ____________ 与白磷质量⑦
(续表)
氧气
化学
着火点
过量
无量的要求
相等
有无 缺陷 (1)点燃红磷,在盖好橡胶塞的过程中会造成较大误差 (2)氧气浓度较低时红磷熄灭,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 消耗能源,且生成物具有污染性 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P2O5会污染空气
(续表)
(续表)
改进方 法和改 进装置 (1)改变红磷的点燃方式 (2)寻找红磷的替代品 选用现象明显、节约能源、生成物无污染的化学反应
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连接气球收集
2.水
装置
作用 (1)甲中排水集气时装满水的集气瓶中的水:①
(2)乙中连接玻璃管和橡胶塞时,用水润湿玻璃管管口,减小摩擦
(3)丙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集气瓶中的水:
③ ;
烧杯中的水:④
(5)戊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用于⑤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续表)
用于排净集气瓶内空气
形成密闭系统,便于观察现象
吸收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以及产生的白烟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隔绝空气
作用 (6)己中配制溶液时水的作用:用作溶剂,还可用于仪器洗涤、物质检验、提纯分离
(7)庚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以及用于控制温度(或冷却降温),与图⑥ 处水的作用相似
(8)辛、壬、癸中的水:作反应物
(续表)
丁中集气瓶
装置
分类二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仪器
作用 甲:① (向小口容器倾倒液体)
乙:搅拌,促进物质溶解
丙:②
丁:③
戊:搅拌,促进物质反应
己:④
庚:⑤
操作 要求 甲:⑥ 、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
乙、丙、戊:玻璃棒不可碰触烧杯内壁及烧杯底部
(续表)
引流
搅拌,散热
蘸取溶液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转移固体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错误 操作 导致 后果 (1)甲中不用玻璃棒会导致⑦ ;烧杯尖嘴未紧靠玻璃棒,导致⑧ ;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侧,可能导致⑨
(2)丁中用未干燥的玻璃棒测稀酸pH,会导致⑩
(3)己中不用玻璃棒,会导致
可否 替换 (1)在做家庭实验时,甲中玻璃棒可用 代替
(2)丙中玻璃棒 (填“能”或“不能”)用木棍代替,原因是
(续表)
液体洒在漏斗外
液滴飞溅
滤纸破损
测定结果偏大
蒸发皿内液体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筷子
不能
浓硫酸会腐蚀木棍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分类三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实验方法(原理)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对比 不同 事物 间的 差异 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含量 (1)空气与呼出气体体积相同、加入石灰水的 ① 相同 样品及所用试剂量相等
区分硬水与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体积相同、加入肥皂水的② 相同 滴数
体积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探究 某变 量(影 响因 素)的 作用 探究燃烧条件 (1)探究燃烧需要氧气,可控制反应物③ ,其他(物质种类、质量)相同 探究的变量(影响因素)不同,其他变量(影响因素)相同
二氧化锰催化作用 (2)探究MnO2可加快反应速率,可控制反应④ ,其他(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温度)相同 (续表)
是否与氧气接触
有无催化剂(或二氧化锰)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探究 某变 量(影 响因 素)的 作用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3)探究铁锈蚀需要水,可控制⑤________ ,其他(铁钉、空气)相同;探究铁锈蚀需要氧气,可控制⑥__________ ,其他(铁钉、水)相同 探究的变量(影响因素)不同,其他变量(影响因素)相同
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4)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控制⑦ 种类不同,其他(溶质的种类、质量,溶剂的质量、温度)相同 (续表)
铁钉是否与水接触
铁钉是否与氧气接触
溶剂
例1 [2021·抚顺]根据如图T1-1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
类型一
基础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图T1-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例1 [2021·抚顺]根据如图T1-1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 (填“能”或“不
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
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图T1-1
偏大
不能
小于
例2 [2021·齐齐哈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T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
尖嘴口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 (填“能”或“不
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T1-2
燃着的木条
不能
例2 [2021·齐齐哈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T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D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如果将红磷直接
放在锥形瓶底部,可能造成的后果
是 。
图T1-2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先膨胀后变瘪
锥形瓶底部炸裂
例3 [2021·苏州]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
(1)配制6%的H2O2稀溶液
①计算:市售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配制100 g 6%的H2O2溶液,需要30%的H2O2溶液质量为 g。
②配制:量取所需H2O2溶液和水于烧杯中,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混合。
20
玻璃棒
例3 [2021·苏州]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T1-3)
①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②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则C中盛放的试剂为 。
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图T1-3
B
浓硫酸
a
例3 [2021·苏州]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
(3)拓展延伸
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
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
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
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填序号)。
图T1-4
G
例4 [2021·北京]用如图T1-5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
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
。
类型二
基础实验的拓展和创新
图T1-5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实验
例5 [2020·潜江]教材中用图T1-6甲所示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乙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
象记录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
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
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②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图T1-6
例5 [2020·潜江]教材中用图T1-6甲所示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乙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③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a. ,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④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
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
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
置,然后应 ,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图T1-6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挤压小气球
例5 [2020·潜江]教材中用图T1-6甲所示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问题讨论
①图甲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
。
图T1-6
装置不密闭,燃烧产物会污染空气
氧气浓度大
例5 [2020·潜江]教材中用图T1-6甲所示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问题讨论
③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
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
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 (提示:
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④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T1-6
亚硫酸(或H2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