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二轮复习课件:专题03 曲线图像题(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二轮复习课件:专题03 曲线图像题(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30 11: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专题(三) 曲线图像题
专题重点突破
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图像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能直观形象、简明清晰地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本质,能考查考生对各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从题型上来说,图像题在中考中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含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
突破方法: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像、模型图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特别是图像的重要位置,模型图中粒子在反应前后的变化。
1.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的四个点,即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
2.尽可能把分子、原子模型“翻译”成我们熟悉的化学符号。
角度1 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图像题
例1 分别向50 g 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中FeSO4、CuSO4的质量变化如图T3-1所示。请读取图像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B.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D.反应后,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类型一 
坐标曲线型
图T3-1
D
例2 [2020·潍坊]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
图T3-2
C
角度2 溶液pH的图像题
例3 [2021·苏州]如图T3-3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
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图T3-3
D
【方法点拨】溶液稀释的pH曲线
图甲: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图乙: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
<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
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
图丙:酸入碱,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
呈碱性;随着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当酸碱恰
好中和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酸,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图丁:碱入酸,跟“酸入碱”时情况相反。
图T3-4
角度3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图像题
例4 [2021·达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3-5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3 ℃时,将20 g物质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
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
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图T3-5
丙>甲>乙
16.7% 
降低温度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t1 ℃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t2 ℃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
量相等
C.将t3 ℃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 ℃,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图T3-5
BC 
角度4 综合图像题
例5 [2021·郴州]下列各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  )
A.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
B.将金属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C.T ℃时,往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
固体
D.向Na2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图T3-6
A
例6 [2021·贵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电解水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CaO固体
C.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锌粉的固体混
合物中逐滴滴入硝酸铜溶液
D.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
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图T3-7
C
角度5 价态-类别二维图
例7 [2021·潍坊]如图T3-8是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已知A~M是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的化学式为HCl,D的名称是氯化钠
B.D→C反应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C.A常用作干燥剂,A→B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D.若E溶液中混有少量B,可加适量F溶液除去
图T3-8
C
角度6 数字化曲线图
B
图T3-9
类型二
分子、原子模型图像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 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
B.上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 模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