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民间技艺,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读图,完成下面1-4小题。
1.独竹漂盛行于四大地区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图中民族马术最盛行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 B.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丁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季风
4.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与之有关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甲、乙、丙、丁是图中山脉或河流南北两侧的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6.图中山脉与河流大致与我国的( )一致。
A.1月份0℃等温线 B.7月份800mm等降水量线
C.干旱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D.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读图,回答下列7-8题。
7.关于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③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④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8.图中④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D.该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9-12题
9.确定图中①地区与② 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地势高低
10.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林海雪原,沃野龙江麦浪滔”描述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关于我国④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C.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春旱
12.图中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
A.旱地水田 B.林地旱地 C.草地耕地 D.林地水田
14.下列关于图示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分界线大致为干旱与半干旱的界线
B.③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C.③④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
D.④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读中国四大地理单元轮廓简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物产主产区与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青稞酒 B.乙——苹果
C.丙——柑橘 D.丁——糌粑
16.下列诗词的描绘与四大地理单元对应错误的是( )
A.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乙——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C.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读中国地理四大自然分区图,完成下列17-18题。
17.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确定③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确定界线②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C.①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
D.②线、③线分别与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18.关于图中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B地区的河流流量大、汛期长
C.C地区水稻、油菜、甜菜广泛分布
D.D地区基本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地形 B.气候、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地貌
20.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A草场广布,畜牧业地位十分重要
B.区域B地高天寒,饲养毛长皮厚的牦牛
C.区域C多为旱地,小麦玉米种植很普遍
D.区域D气候冷湿,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
二、解答题
21.读左图和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家乡来宾市所在地理区域是南方地区,该地理区域在左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_;A、B、C三个地理区域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我们家乡的主食是________。
(2)区域分界线①线的名称是________;①线大体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右图所示景观主要反映左图中________地理区域(填字母)的自然环境特征。
(3)苹果、香蕉、柑橘等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水果,其中苹果主要产区位于________(填地理区域名称)。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填“气候和地貌”或“人口与城市”);我国东部季风区又可以进一步划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它们的分界线基本与_________线(填山脉河流名称)相吻合。
(2)材料中诗词描述的是我国________(填“新疆”或“黑龙江”)某时段的自然地理特征。该地区盛产的可再生资源是_______(填“水能资源”或“光热资源”)。
(3)青藏高寒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族,该民族人民主要信仰佛教,其中位于拉萨的_______(填著名景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23.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语句描述A区域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图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______(地形区)。
(4)C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区域与D区域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
1.由题干可知,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一项民间技艺,黔是贵州省的简称,贵州省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乙一南方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题干可知,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故A错误;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B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可以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故C正确;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3.丁地区一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青藏高原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故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从图可以看出,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它们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甘肃玉门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指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差异,故A错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指秦岭一淮河南北的差异,故B正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北国突降大雪白雪皑皑的景象,故C错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5.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长约1600多公里;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A正确。故选A。
6.图中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A正确。故选A。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7.据图可知:①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大致与我国几分钱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为我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④为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本题选AC。
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故本题选BC。
9.我国的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确定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不同,故本题选C。
10.我国北方地区的黑龙江省,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有著名河流黑龙江,以黑土著称,土壤肥沃,主要农作物是春小麦,故本题选A。
11.南方地区除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外,还有热带季风气候,A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南方地区冬季受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影响,B错;春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D错;我国南方地区既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也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故本题选C。
12.南方地区的④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13.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是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旱地;②是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两种耕地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故选A。
14.从图中看出,①为水田,②为旱地,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还是我国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故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③是林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地、丘陵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③是林地,④是草地,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④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在地。D符合题意,故选D。
15.读图,根据轮廓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青稞酒和糌粑是青藏地区的特产,苹果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柑橘是南方地区的水果。所以正确的是D。
16.甲是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该地区的景观;故A正确;乙是南方地区,长江主要位于南方地区,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描写的南方地区,故B正确;丙是北方地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北方地区,故C正确;丁是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
17.读图可知,图中③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季风);②为秦岭-淮河线(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与降水(气候因素);①为青藏高原边缘线,该线与我国一、二阶梯的界线相一致,故选择答案D。
18.读图可知,A地区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为干旱,②地区为青藏地区,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多,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故不符合题意;
B地区是青藏地区,地势高,是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故符合题意;
C地区是南方地区,该区域纬度较低,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而甜菜是北方地区的作物,故不符合题意;
D地区是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19.西北与北方的分界线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青藏与其他地区与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划分主导因素是地形;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划分主导因素是气候;因此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区域A为西北地区,草场广布,畜牧业地位十分重要,A正确;区域B为青藏地区,地高天寒,饲养毛长皮厚的牦牛,B正确;区域C为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旱地,小麦玉米种植很普遍,C正确;区域D为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D错误;故选D。
21.(1)来宾市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南方地区,那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水稻,因此我们家乡以大米为主食。
(2)区域分界线①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此线以北B为北方地区;此线以南A区域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河湖众多,图中右图是典型的南方地区景观。
(3)苹果、香蕉、柑橘等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水果,其中苹果主要产区位于北方地区;香蕉、柑橘主要产区位于南方亚热带热带
22. (1)据图可知,我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其中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所以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貌和气候;与人口和城市无关。我国东部季风区又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多大风;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无沙漠戈壁分布,所以材料中诗词描述的“平沙莽莽”、“一川碎石”等是我国新疆某时段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水能资源不丰富,但这里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3)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青藏地区,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位于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集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
23(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地区的景观。
(2)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
(3)图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4)北方地区的东北平原被誉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誉为“黄土地”,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气候原因是气候湿热。
(5)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相似之处是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