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3八下简约课堂(精品课件+背记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9 19:0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地位: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实行情况:1947 年,② 内蒙古自治区 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知识点2.共同繁荣发展
(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 社会主义 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 、共同 繁荣发展 。
(3)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4)政策与措施: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③ 西部大开发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体脱贫。
【易错易混】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3.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不同点: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而建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为了解决统一问题而设立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知识拓展】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2年山东聊城)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与东部相比越来越低,社会发展不均衡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都不是针对西部发展而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2022年四川自贡)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促进了少数民族繁荣发展,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排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我国针对港澳台问题,为了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湖南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村民选举的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中红色区域可知都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国在这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管理,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主要是行使人民民当家作主的制度,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针对农村实行的体制改革,B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属于社会性质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表明少数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行文化传承,B项正确;材料商没有提到经济开发、科技和其他民族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材料题
6.(2022年山东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中国文明网)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
【答案】(1)孔子。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工农武装割据。(答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农村包围城市或井冈山道路亦可)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3)中共十二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行动。
(4)解释:
层次一:仅从中国梦的内涵或仅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进行正确解释。
层次二: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但解释不够准确。
层次三: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作出如下正确解释: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可知“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工农武装割据。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4)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作出如下正确解释: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背记与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地位: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实行情况:1947 年,② 内蒙古自治区 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知识点2.共同繁荣发展
(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 社会主义 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 、共同 繁荣发展 。
(3)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4)政策与措施: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③ 西部大开发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体脱贫。
【易错易混】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3.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不同点: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而建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为了解决统一问题而设立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知识拓展】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2年山东聊城)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2. (2022年四川自贡)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3.(2022年湖南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4.(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材料题
6.(2022年山东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中国文明网)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