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掌握几种温度计的用途及异同。
教学重难点
1、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气温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活动
1、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让同学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老师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温度
1、定义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知识点二 温度计
1、定义
(1)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原理
(1)液体的热胀冷缩。
3、构造
(1)温度计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2)温度计的内充液体:酒精、水银、煤油等。
4、分类
(1)温度计分为实验使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5、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等分100份后,1份为1摄氏度。
活动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使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单位 摄氏度
不同点: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测量范围 -20~110 ℃ 35~42 ℃ -25~50 ℃
分度值 1 ℃ 0.1 ℃ 1 ℃新*课标*第*一*网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玻璃泡内的液体 煤油 水银 酒精
3、请同学们仔细看下图,想想下面的温度是高是低,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温度大概是多少?
知识点三 温度计的使用
1、量程及分度值
(1)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2)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正确使用温度计
(1)会认: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会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问题
1、下面这些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思路:第一个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第二个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第三个玻璃泡未全浸入液体中,显然第四个才对。
2、思考下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和俯视的后果?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思路:平视才对,仰视俯视如下。
3、体温计及其使用
(1)量程:35℃—42℃。
(2)分度值:0.1℃。
(3)特点:测温范围小;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4)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活动
2、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简单,温度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问题。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测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捕促学生的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建立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52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