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节巩固练习(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节巩固练习(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9 21: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单选题
1.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2.给出下列说法:(1)过平面内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下面不能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工具是(  )
A.铅垂线 B.三角尺 C.长方形纸片 D.合页型折纸
4.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点为反向延长线上一点(图中所有角均指小于的角).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长方形纸片,为边上一点,将纸片沿折叠,点落在点处,将纸片沿折叠,点落在点处,且恰好在线段上.若,则( )
A. B. C. D.
7.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是锐角,则的余角是(  )
A. B. C. D.
8.我们利用尺规作图可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下所示:
(1)作射线;
(2)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于,交于;
(3)以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于;
(4)以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
(5)连接作射线则就是所求作的角.
以上作法中,错误的一步是( )
A. B. C. D.
9.如图,已知平分,平分,于,,则下列说法: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10.下列结论:①多个有理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②若,则;③若,且,则的余角为;④若、为常数,无论取何值,关于的方程的解恒为,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_____相等.其全等的依据是_____.
12.如图,若∠α=29°,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则∠AOB的度数为 _____.
13.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一下,如果,那么的度数为_____.
14.如图,在直线 的同侧有 ,, 三点,若,,那么 ,, 三点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
15.如图,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且平分,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16.如图,射线的端点O在直线上,,点D在平面内,与互余,则的度数为______.
三、解答题
17.直线、相交于点O,平分,,,求
(1)余角的度数
(2)与的度数.
18.某节数学课后,小明同学在完成数学作业时,碰到了如下问题,请你跟小明一起来完成吧.
(1)比较图中与的大小:___________;(填“>”“<“”或“=”)
(2)利用量角器画一个角,使得(点不在射线上);
(3)利用能够画直角的工具(如直角三角板)画一个角,使得与共顶点,且.(保留画图痕迹)
19.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两条平行线,和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尺(,)”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
(1)如图1,三角尺的角的顶点在上.若,则的度数为  .
(2)如图2,小颖把三角尺的两个锐角的顶点,分别放在和上,请你探索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小亮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上,角的顶点在上.若,,请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用含,的式子表示).
20.如图,点在的边上.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过点画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约等于_____(精确到);
(2)过点画直线,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C
6.A
7.C
8.C
9.A
10.B
11. 对应角; SSS.
12.58°
13.
14. 是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5.
16.或
17.(1)
(2),
18(1)解:用量角器量得:,
故答案为:>;
(2)用量角器量出的度数,再以为顶点,为边画出,如图所示:
(3)利用直角三角板,以为顶点,为边画出直角,再以以为顶点,为边画出直角,则,如图所示:
19.(1)解:∵,
∴,
∵,,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作,
∵,
∴,
∴,,
∴,
∵,
∴;
(3),理由如下:
∵,
∴,
∵,,
∴,
∴,
∴.
20.(1)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约等于,
故答案为:,.
(2)解:如图所示,
∵,
∴,
又∵,
∴,
∴,
∴,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