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课件3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伤仲永 课件3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8 21: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王安石仲 隶 尝
啼 焉 邑
扳 谒 称
泯 矣 耶zhònglìchángyìyāntímǐnyèpānyéyǐchèn读准字音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EXIT翻译课文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2)凡是人名、官名、地名、朝代、年号等专用名词,只须照搬,不必去翻译。)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句子贯通。
(4)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出生、诞生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属于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曾经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写字的工具 , 对……感到诧异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 题写并且自己在诗后题写上他的名字。 奉养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传出去后,全乡的读书人都看了这首诗。 全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邑人奇之, 稍 稍 宾客其父, 这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 文采、道理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认为他很神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立即完成值得欣赏渐渐把……当做宾客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 扳 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有人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认为……有利可图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拉扯、强要每天拉扯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讨取到处拜访让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 作 诗,不能 称 前时之 闻。 听说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让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传闻相符合了。 回符合传闻 又七年,还 自 扬州,
复 到 舅 家 问 焉。
曰:“ 泯然 众人 矣。” 回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又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说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了。”从消失的样子普通人之,代指方仲永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聪慧是从上天接受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明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参考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世隶耕”隶:
2.“未尝识书具”尝:
3.“父异焉”焉:
4.“即书诗四句”书:
5.“并自为其名”自: 为: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 是: 就: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属于。曾经。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动词,写。自己。动词,题上。从这完成 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重点词句8.“或以钱币乞之”或:
9.“父利其然也” 然:
10.“从先人还家”从:
11.“还自扬州”:
12.“贤于材人远矣”贤:
13.“卒之为众人”卒:
14.“且为众人”且:
15.“固众人”固:
16."得为众人而已耶?" 有的人。这样。从扬州回家。胜过、超过。最终。况且。本来。 反问句。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跟从。 补充课文注释
父异焉
即书诗四句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书:动词,写。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从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或:有的人。利: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利。然:这样。从:跟从。从扬州回家。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且为众人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固:本来。且:况且。卒:最终。于:比……之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①环谒于邑人:到,动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词语活用1.邑人奇之:以…为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作动词。 2.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作动词。 3.父利其然:认为…… 有利可图,名词作动词。 4.伤仲永:哀伤,叹惜,形容词作动词。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1.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2.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3.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伤仲永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3、不能称前时之闻。4、泯然众人矣。--愤怒语气--惊叹语气--遗憾语气--痛心语气情感体验朗读课文,读出情感,体会作者感情。三,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
2、宾客其父:
3、利其然:
4、伤仲永:
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以…为利,名词作动词。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之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5、卒之为众人: 代词,它,指书具.
代词,他,指仲永.
代词,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 .
助词,的.
助词,不译. 6、传一乡秀才观之:
7、邑人奇之:
8、或以钱币乞之:
9、于舅家见之:
10、受之天也:
11、仲永之通悟: 代词 ,它,代指诗.
代词,他,代指仲永.
代词,它,代指诗.
代词,他,代指仲永.
代词,它,代指天赋、天资.
助词,无实义,主谓间取独
自: ①并自为其名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己 从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动词,听说名词,名声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攀 牵、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养父母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古:赡养父母文理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古:文采和道理或今:或者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于 1、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
3、贤于材人远矣:
4、受于人者不至: 介词,到。
介词,在。
介词,比。
介词,被。 一词多义其诗以养父母……(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父利其然也( )
其受之天也( )
如此其贤也( )
彼其受之天也( )他的,指方仲永的
代方仲永写的诗
这样

他的
他其四,重点句子翻译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3、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 恐怕都不能够吧?五,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受之天也”省略句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3、“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