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 两课时学案(附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酒 两课时学案(附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8 09: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春酒》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思乡”或“民俗”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走进作者:琦君: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现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作品30余种,有《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琦君寄小读者》《菁姐》《七月的哀伤》《桔子红了》等。
二、认定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夯实基础: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家醅( ) 煨炖( ) 过瘾( ) 枸杞( )
挑剔( ) 炮制( ) 门槛( ) 酬谢( )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领略意境,理解感情:
1.你觉得课文中真正能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什么?
2.文章结尾作者因为怀念春酒,并泡了八宝酒,那思乡的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品味语言,关注细节: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1)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
(3)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二、把握主旨: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三、拓展延伸:
1.仿写: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家乡是 。
家乡是 。
2.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3.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类作品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例: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4.对联欣赏: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5.课后作业:
1)写一段文字,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
2)作品推荐: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
教学反思:
《19.春酒》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二、认定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
(邻里之间的亲密,大人对小孩特有的关爱)
(3)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女孩)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母亲热情助人的朴实、快乐)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期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21教育网
二、把握主旨: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三、拓展延伸:1.仿写: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家乡是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4.对联欣赏: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5.课后作业:
1)写一段文字,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
2)作品推荐: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
教学反思:
《19.春酒》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思乡”或“民俗”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走进作者:琦君: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现浙江永嘉人。 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作品30余种,有《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琦君寄小读者》《菁姐》《七月的哀伤》《桔子红了》等。
二、认定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夯实基础: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家醅( ) 煨炖( ) 过瘾( ) 枸杞( )
挑剔( ) 炮制( ) 门槛( ) 酬谢( )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领略意境,理解感情:
1.你觉得课文中真正能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什么?
2.文章结尾作者因为怀念春酒,并泡了八宝酒,那思乡的感情排遣了吗?为什么?
品味语言,关注细节: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1)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
(3)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二、把握主旨: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三、拓展延伸:
1.仿写: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家乡是 。
家乡是 。
2.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3.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类作品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例: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4.对联欣赏: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5.课后作业:
1)写一段文字,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
2)作品推荐: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
教学反思:
《19.春酒》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二、认定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
(邻里之间的亲密,大人对小孩特有的关爱)
(3)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女孩)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母亲热情助人的朴实、快乐)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期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21教育网
二、把握主旨: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三、拓展延伸:1.仿写: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我心里,藏得越久,味道越醇。
家乡是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4.对联欣赏:
中秋赏月 无月圆 此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5.课后作业:
1)写一段文字,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过节情景。
2)作品推荐: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