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情景导入
▲《时局图》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
你知道图中动物分别代表哪些侵略者吗?你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几曾撼动江山晃
均田抗虏皆成空”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内容
COURSE VONTENT
“师夷长技以自强
新瓶旧酒难救亡”
洋务运动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寸寸山河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瓜分中国的狂潮
“几曾撼动江山晃
均田抗虏皆成空”
【学习聚焦】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政治主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由于领导集体内讧,不能突破封建秩序,最终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史料阅读】就原因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以往的农民起义有何不同?
[易混易错]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根本)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遭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剥削势力的双重压迫。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失败 1864
天京陷落
1856
天京变乱
1853.3
定都天京
1851.9
永安建制
1851.1
金田起义
准备 1843
拜上帝会
初建政权
北伐和西征
全盛
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运动——政治纲领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合作探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为何都未能实施?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分别在定都天京和天京变乱后颁布了两个性质相反的纲领性文件。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广开言路,建立议员等
革命性:
落后性:
空想性: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封建性质。
——追求小农经济,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追求绝对平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实际。
革命性:
进步性:
空想性:
——试图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要求。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社会实践的阶级、经济基础和实施条件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忠王府后花园
(拙政园)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李鸿章家信(1863年)
美好理想
暗淡现实
◎英国人戈登的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
[探究]结合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认识。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问]材料反映的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农民阶级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及原因
提示: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地位及影响
[深度思考]阅读教科书P96-97,太平天国带来了的改变是什么?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在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64年时 ,清政府的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全部由汉人担任。从1861年至1890年之间,清廷任命的44个总督中,汉人占34个 ;挑选来担任巡抚的117个人中,汉人占104个。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财权和兵权渐渐地落到了地方督抚手中,朝廷的权力也慢慢只剩下了任官命将一项(这一项权力后来也受到了侵蚀)……兵要自己调,勇要自己募,响要自己筹。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改变: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人权力增长、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时空轴线
1851
1878
1864
1895
1853
1856
1861
金田起义
1894
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马关条约》
1883
甲午中日战争
(年)
俄占伊犁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想一想]洋务运动的背景?
内忧外患
【学习聚焦】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致力于“自强”“求富”以挽救统治危机的一场自救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新瓶旧酒难救亡”
洋务运动——背景目的
【学思之窗】阅读材料,你能理解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的吗?曾国藩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洋务运动?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
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曾国藩
(1811——1872)
晚清中兴名臣
洋务运动领导人
清朝湘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与指导思想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地主阶级洋务派寻求的国家出路是什么?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采西学议》
◎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自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李鸿章
洋务运动——举措及评价
【议一议】根据洋务运动的内容,试评价地主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
1861
1873
70--80年代
1890
1865
1866
1867
京师同文馆
1878
天津机器局
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年)
福州船政局
1861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机器制造局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不改变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是近代中国的真正出路。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学习聚焦】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边疆危机
区域 事件 结果
西北边疆 收复新疆
西南 东南边疆 中法战争
东部沿海 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梳理60年代后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反侵略
民族英雄
左宗棠
冯子材
邓世昌
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1884年,新疆设省
福建水师覆没,福州船政局被毁;1885年,台湾建省法国占领越南,西南门户洞开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边疆危机
(1)平壤战役:
(2)黄海战役:
(3)辽东战役:
(4)威海卫战役:
朝鲜战场失败,清军退回国内。
保船避战,黄海制海权丧失。
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连线题
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内容 危害
割 地
赔 款
开埠通商
开设工厂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负担加重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边疆危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平壤有若是战焉,高丽盖可不失;鸭绿江有若是战焉,辽东亦可不失;而何有割辽、割台之事也哉!”
——洪弃生《台湾战纪序》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邱逢甲
刘永福
《马关条约》开了端,接着就是割地狂潮和投资竞争,中国被瓜分的危机更加迫切了。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寸寸山河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学习聚焦】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势力范围
俄国 长城以北及新疆
英国 长江流域
德国 山东
法国 两广、云南
日本 福建
政治贷款,抢夺路矿权;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
三十年惨淡经营的洋务竟毁于甲午一役,泱泱天朝大国,竟惨败于弹丸东夷! ——李惠军《从中华民族的衰落走向复兴》
本节内容小结
边疆危机与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及爆发原因
过程及政治纲领
背景、目的及指导思想
主要举措及历史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收复新疆与中法战争
失败原因及历史地位
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
背景、经过
瓜分中国的狂潮
巩固练习
1.(2022·广东汕头高一期末)上海市博物馆藏有《攻打上海县城阵亡法国官兵墓碑》,其碑文写道:“纪念因激于公义与人道而攻打侵犯上海城之盗匪,于1855年1月6日为国争荣而阵亡诸法(国)人。同国骈(并)肩作战诸友,谨立此碑。”作为直接证据,该墓碑可用于研究( )
A.中法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C.通商口岸的政治经济状况 D.资产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解析 据材料“于1855年1月6日为国争荣而阵亡诸法(国)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故选B项;中法战争爆发在1883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上海地区的情况,排除C项;1855年中国资产阶级还未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
巩固练习
2.(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5)下图所示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内部情景。下列表述,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最为吻合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初衷是要富国强兵,以挽救统治危机,因此“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符合题意,主要是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
巩固练习
3.(2020年1月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7)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不幸被击沉。2015年,我国进行了打捞致远舰的工作,如图是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它为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档案文书
解析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材料中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属于实物史料,B正确;文献史料属于史书记载,A排除;口述史料指的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C排除;档案文书属于文字记载,D排除。
巩固练习
4.(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租下图所示租借地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俄国
D.美国
解析 据图中“青岛”“胶州”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山东半岛地区,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定势力范围,其中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定为势力范围,故选A项;英国势力范围主要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排除B项;俄国势力范围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排除C项;当时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无暇顾及中国,排除D项。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