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课导入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第26课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立威强基 巩固新政权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内容
COURSE VONTENT
立纲建国 开辟新纪元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立信面世 开创新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立制兴业 确立新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学习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开辟新纪元——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关于第一届政协的表格。
参会人员
主要任务
建国纲领
职责性质
各党派、各团体、解放军、特邀代表等662人
筹建新中国(国名国歌国旗国徽国家领导人等)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临时宪法性质
广泛性民主性
第一届政协会议(油画)
开辟新纪元——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探究1】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提示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②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③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等
提示①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全完成 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等) ③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参国政,长期合作”(政协代行人大职能)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 )
【探究2】《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开辟新纪元——成立:开国大典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
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世界意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这是理所应当然的执政规律。
——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学习聚焦】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巩固新政权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参考下图,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军事上: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土匪和反革命武装威胁新生政权
经济上: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国家财政经济困难严重
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的侵略、敌视、封锁和包围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巩固新政权——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学习探究】阅读图文材料,为巩固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巩固新政权——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解放生产力
【思考点】你怎样理解毛主席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经济基础;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道路
◎中国的土地制度......如果不加改变,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
提示: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②反封建不仅仅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包括推翻封建统治根基
①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消灭地主阶级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
②巩固工农联盟,从根本上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巩固新政权——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统一财经
物价稳定赢得民心
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历史纵横】阅读教材材料,“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心情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治 标
治 本
巩固新政权——抗美援朝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抗美援朝
打出国威军威;提高国际地位
民族凝聚力;抗美援朝精神
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史料阅读】阅读P158史料,说一说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简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0.9.12)
【史料阅读】结合P158史料,说一说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简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义的。——《毛泽东文集》
巩固新政权——抗美援朝
【史料阅读】结合P158史料,说一说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简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巩固新政权——抗美援朝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克拉克
◎杨根思
◎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冰雕连
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朝鲜战争结束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被许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万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学习聚焦】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开创新外交
【以图说史】下面图片反映了外交战线怎样的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同印度代表团谈判 ◎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第一次建交高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提高国际声誉
密切同亚非合作
外交取得新进展
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基本外交方针,在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
开创新外交——第一次建交高潮
【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政策在建国初期的主要体现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如何认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年底,毛泽东出访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了中国国防安全和支援经济建设;维护了世界和平。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的主要体现
“一边倒”
认识:“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开创新外交——打开外交新局面:步入国际舞台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述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新中国发挥的外交作用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1)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为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形成“万隆精神”。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了解与联系,推动更多亚非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周总理被代表围住索要签名
【史料阅读】阅读教材P159史料,想一想周总理发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要“补充”这发言?
①同:共同的遭遇即被殖民和被压迫的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②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学习聚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确立新制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指出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使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一五”计划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初步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指导 思想
确立新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
“三改”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探究】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一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提示 优先发展重工业;有苏联建设经验的启示,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新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思考点】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改造?结果如何?
提示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贫富分化等;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剥削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确立新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探究】理解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许多时期处于草创时期,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现在回头来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作出的那些重大决策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金冲及
本节内容小结
巩固练习
1.(2022·山西怀仁高一期末)1949年9月21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当天晚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新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取得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解析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选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苏俄,排除B项;取得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
巩固练习
2.(2021年7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4)有国外研究者评论某场战争说:“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在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该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故选D项。
巩固练习
3.(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 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与的一次求同存异的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故选B项;万隆会议属于国际政治会议,并不是经济性质的会议,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C项;“消除”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巩固练习
4.(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期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土地改革的开展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是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故选D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立,排除A项;1950年土地改革是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革命,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排除C项。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