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7: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本文,读出节奏。
2.运用已学方法理解字词,熟练使用扩词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3.理解故事,明其“意”。
【教学重难点】
运用方法理解词语,理解句子。感受文中的“意”,体会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了解太白,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李白诗句的图片,知道的同学站起来说。
师:这些千古流传的诗句都出自谁笔下,生答:李白
2、了解李太白是何许人也?(出示课件)
3、师总结: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在学习中也有不少有趣的事,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的一篇文言文《铁杵成针》。
【读故事】
二、预习检测
1、抽生读生字:逢、卒、还、传、媪。代入句子中再读。
2、朗读整篇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抽生读,听范读,全班齐读等方式)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生先自由读,抽生读,打节拍读)
【品故事 明其”意”】
三、理解句意,感知文章大意
1、教师出示今天要学习的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扩词法”,用扩词法教学“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抽生说,师总结出示。)
3、出示课堂活动一:
学习任务:自主先学,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学习提示: 自己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理解不了的词小组合作完成。
言说支架:
请同学们看着( )这句话,我用( )的方法来理解“”这个生字,它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4、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进行点评)
5、出示“之”在不同文章中的意思。
6、再读课文。
四、通过想象画面,补充对话,明其“意”
1、创设情境,李白从之前的弃学到最后的还卒业,他遇到了什么事让他有如此大的改变呢?让我们穿越回到象耳山下去看看吧!
2、出示对话,抽生补全对话。
师旁白:有一天阳光明媚,李白坐在教室里,他觉得好无聊呀!于是想要出去走走,他蹦蹦跳跳地来到磨针溪,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针,李白好奇地问,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奶奶说:“我想他它磨成针呀!”
3、课件出示,李白:“( )”
老奶奶:“( )”
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会想些( )呢?
4、从中提炼出是老奶奶“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了李白。
5、出示语言训练,补全句子,感受李白的转变。
玩伴呼之,白端坐于案前,专心读书。
夜深困乏,白端坐于案前,( )
酷暑难耐,白端坐于案前,( )
严寒刺骨,白端坐于案前,( )
6、师总结提炼出警示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再积累类似的词语,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绳锯木断等。
7、再读课文,积累文言文。
【画故事】
五、借助导图梳理结构
1、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送到黑板上,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生答:象耳山下的磨针溪)
2、教师继续追问,文中的人物是谁?(生答:李太白 老媪)
3、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呢?
(生答: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感其意还卒业)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个事件里没有时间,指出它是一个传说。(世传)
六、课后拓展练习
1、出示关于现实中李白读书的文言文。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学。
2、出示自学要求: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意。说说这则文言文的大概内容( )体会人物的品质( )。
3、看板书,背诵课文。
4、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
铁杵成针
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还卒业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