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历史中考预测卷(二)
(安徽专用)
温馨提示: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可参考历史教科书及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王朝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周王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隋立国之后,由于全国的统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封建国家机器的日益完备,需要大批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的各级官吏。隋朝解决此问题的创新举措是( )
A.创立科举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开凿大运河 D.实行察举制
3.在汴京的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稻米,沿海各地的水产,城内有众多酒楼、食店、茶坊,饮客常有千余人,还有瓦舍、勾栏,演出百戏技艺。除遍布城市的店铺外,还有定期的集市。相国寺每月开放数次,一次可容纳万人。材料反映了( )
A.宋朝坊市界限分明 B.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
C.宋朝市民阶层壮大 D.宋朝海外贸易的频繁
4.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单位亩产量大,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早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传入中国,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这说明( )
A.传统农业已发展到顶峰 B.中外交流影响农业发展
C.国家积极推行对外开放 D.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5.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饷需匮乏、经费拮据,洋务派羡慕西方国家“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的途径,于是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以“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洋务派( )
A.创办新式海军 B.主张君主立宪
C.兴办民用企业 D.推行民主共和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夺取一两个中心城市就能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而现实是所有保留了革命火种的地方,几乎都是远离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偏僻乡村。据此可知,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 )
A.遵循先例,行动果断 B.坚守城市,放弃农村
C.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D.组建政党,力量强大
7.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宣传画,画上文字意为“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有生力量
B.中国扭转了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胜利
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
8.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发扬工人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自觉服从国家分配。材料反映了( )
A.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
9.观察下图,据此可知,他们的这一做法( )
(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A.开启了土地改革的序幕 B.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梦想 D.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中世纪,意大利商人在亚历山大港等地开设了自己的市场,很多手工业技术开始在欧洲与阿拉伯帝国之间交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这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途径是( )
A.战争征服 B.商业贸易
C.教育交流 D.外交援助
11.下图所示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部分目录。作者这样设置目录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目录 一、新的全球性视野 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三、全球性的经济关系 四、全球性的政治关系 五、全球性的文化关系
A.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B.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欧洲与其他洲建立起商业联系
12.1786-1787年的谢司起义像晴天霹雳一样,震动了所有的统治集团,他们一致感到“邦联条例”下面的邦联政府力量太弱,不足以有效地镇压人民起义和保卫剥削者的利益。为此,美国( )
A.强化邦联政府,实现集权 B.召开制宪会议,颁布宪法
C.反抗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D.积极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13.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工业革命,但是,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扩大工商业者队伍以及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的贫困化严重
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扩大再生产。材料反映了俄国( )
A.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B.开启了近代化发展进程
C.废除农奴制是必然趋势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4.一战爆发后,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冠冕堂皇地说,英国是为了两个目的而进行战斗的,其一是“履行一项庄严的国际义务”,其二是维护“不能听任强国不顾国际信义蹂躏弱小国家”的原则;法国总理和参众两院主席则号召法国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这些说辞( )
A.企图掩盖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本质
B.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残酷
C.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激励了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15.《里斯本条约》规定,“(欧洲)联盟向所有尊重条约第一部分第一条所指的联盟价值观并承诺共同发展联盟价值观的欧洲国家开放”。这说明( )
A.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组织 B.欧盟是区域性集团组织
C.欧盟只允许西欧国家加入 D.欧盟是不断扩展的组织
二、辨析改错(8分)
16.文化兴则国运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洗星海在延安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达·芬奇的画作《哈姆雷特》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巴尔扎克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小说,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人们以无比的热情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涌现出各种思潮,诸如民主共和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等。……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
——摘编自冯小琴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们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具体实践。说说这些思潮的出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因。谈谈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思潮的实践中你得出的认识。(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
1789年7月14日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 普奥联军入侵法国,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6—1797年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1798—1801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成为法国殖民地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
1814年 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至厄尔巴岛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19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4分)
材料二 立宪派斗士安托万·巴纳夫写成颂扬法国革命的《法国革命引论》,他认为,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文海《法国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其观点。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你能汲取到什么智慧?(6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2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__(填写序号)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分)⑧中人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根据图片,选取其中至少两幅图片(写出序号),围绕选择的图片,自拟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周王朝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与分封制的实行有关。故选A。
2.A【解析】根据题干中“需要大批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的各级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符合题意。
3.B【解析】根据题干中“汴京”“城内有众多酒楼、食店、茶坊,饮客常有千余人”“瓦舍、勾栏”“相国寺”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开封的繁荣,市民都市生活的丰富,B符合题意。
4.B【解析】根据材料中“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可知,引进农作物促进了农业发展,B符合题意。
5.C【解析】根据题干中“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寓强于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符合题意。
6.C【解析】由材料中“中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夺取一两个中心城市就能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所有保留了革命火种的地方,几乎都是远离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偏僻乡村”可知,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符合题意。
7.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国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有生力量有关。故选A。
8.A【解析】根据题干中“1954年”“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努力大显身手”“自觉服从国家分配”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等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A符合题意。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与题干时间不符:C从材料中得不出;1957年“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D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A。
9.B【解析】由图片下文字信息“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最早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符合题意。
10.B【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意大利商人”“市场”等可知,B符合题意。
11.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全球性视野”“全球性扩散”“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等可知,作者这样设置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故选A。
12.B【解析】由材料中“1786—1787年的谢司起义”“感到……邦联政府力量太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为
此,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符合题意。
13.C【解析】由材料中“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扩大工商业者队伍以及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的贫困化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企业扩大再生产”可知,俄国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废除农奴制是必然趋势。C符合题意。
14.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英国与法国的说辞强调自己参战的合法性和正义性,企图掩盖自己参战的真正目的,A符合题意。
15.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欧洲)联盟向所有尊重条约第一部分第一条……的欧洲国家开放”可知,欧盟是不断扩展的组织。故选D。
二、辨析改错(8分)
16.(1)【×】(1分)“《义勇军进行曲》”改为“《黄河大合唱》”(1分)
(2)【√】(2分)
(3)【×】(1分)“《哈姆雷特》”改为“《蒙娜丽莎》”(1分)
(4)【×】(1分)“巴尔扎克”改为“列夫·托尔斯泰”(1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义勇军进行曲》”改为“《黄河大合唱》”。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故题干表述正确。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哈姆雷特》”改为“《蒙娜丽莎》”。
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巴尔扎克”改为“列夫·托尔斯泰”。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张创办大生纱厂、创办新式学堂、新文化运动等。(任答四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进程。(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学习西方技术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任答一点,2分)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要符合国情。(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民主共和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等”,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及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探索不断失败即可解答;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从中国人的探索精神、思想理论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18.(1)政治: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专制被推翻,之后拿破仑称帝。外交:与英国发生战争;抗击反法联军侵略。军事: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任答
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论证:当时法国社会矛盾尖锐,第三等级不满被剥削,财政危机严重,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必须捍卫国家主权;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不可取。(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第(1)问,分析大事年表,可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分析法国的社会状况。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可知,其观点是“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
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加以论证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分)⑤(1分) 收复台湾(1分)
(2)选择:②④⑥
示例: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论述:西汉时期,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唐朝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满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或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或用于贸易,互通有无。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重视对外交往,开放包容,相互学习,交流互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及图片下文字可知,图片共同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郑成功的重要贡献是收复台湾。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选择关于某一主题的图片,根据图片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影响等提炼观点,然后根据图片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来阐述,最后总结,升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