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雨(节选)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雨(节选)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6:20: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雷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周朴园 (向待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而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
鲁待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待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象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吗?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待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节选自曹禺《雷雨》)
1.下列对《雷雨》(节选)剧中画线处的舞台说明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午饭后……”这段文字,交代了戏剧发生的时间,渲染了一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了烦躁不安的基调。
B.两处“看着他”看似平淡、重复,却充分展示了鲁待萍在认出眼前的男人就是昔日恋人后内心的愤怒、不平,以至迫切希望周朴园认出自己。
C.鲁侍萍“很自然”的关窗动作暗示了她曾在这样的屋子里生活过,这个动作让周朴园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
D.从“沉思”到“沉吟”到“苦痛”再到“汗涔涔”,可以窥见三十年前的往事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掀起的波澜,心情由平静变得紧张、惊恐。
2.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台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鲁待萍怎样的心理。
(1)老爷没有事了?
(2)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3)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3.曹禺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那么,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在______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翼,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内容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了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早已绝迹。至于那种______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的独特视角。
(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存在,农民正是用这种方式来化解世间的弱肉强食带来的内心的不平。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B.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C.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绘声绘色
D.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惟妙惟肖
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6.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三、语言表达
7.比较下面的话剧选段与戏曲唱段,请简析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曹禺话剧《雷雨》片断: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根据原著改编的评剧《雷雨》中的唱段:
这家具一件件南北辗转,亲手搬亲自摆一如从前。
留梅厅三字匾为你题签,挂门楣似见你形影流连。
这玉照记下你当年娇艳,置案头常抚摸盼你回还。
世间有铁石人无情无念,周朴园绝非是负心儿男。
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节选一: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节选二:
鲁大海 (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节选三: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①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的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和冲突氛围里,把两家30年来的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情爱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但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柔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微细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哀怨和愤恨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伪善和灵魂的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的侍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这一撕,撕破了周朴园伪善自私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金钱至上的信条,撕出了侍萍倔强自尊的性格,
也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的坚忍反抗的精神。
8.下列对节选一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这句舞台说明,通过周朴园的细微动作表现出侍萍三十年相貌变化之大,连周朴园都认不出。
B.“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的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
C.“谁指使你来的”写出周朴园认为侍萍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受人指使,借往事来敲诈他,这表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D.选段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对话补充交代了三十年前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两处“你们”说明当时逼迫侍萍的还有周朴园的家人。
9.节选一和节选二中三处画线部分是对鲁侍萍三次“哭”的描写,请结合台词及舞台说明,谈谈鲁侍萍这三次“哭”背后的心理。
10.赏析节选三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1.B 2.(1)①发现周朴园没有认出自己,内心有点失落;②想引起周朴园注意,继续话题。
(2)①“我们体现了鲁侍萍的情不自禁;②洋火”更是勾起了她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
(3)①对周朴园的怨愤;②对当初做出这样不规矩事情的后悔。 3.参考答案示例:
①周朴园是卑劣的,虚伪自私的,但他身上确实还留有一些人性的东西。
②他对当年投河的侍萍母子多方打听,可见其对当年之事并未完全放下。
③他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侍萍“很贤惠”,可见当年记忆美好,真心待过。
④“苦痛”“汗涔涔”的反应表明他的痛苦,有惊也有悔,心中内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B.“却充分展示了鲁侍萍在认出眼前的男人就是昔日恋人后内心的愤怒、不平,以至迫切希望周朴园认出自己”错误。鲁侍萍此时的内心是复杂的,并非只有愤怒和不平,也不是迫切希望,而是矛盾纠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赏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1)结合“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周朴园 你的女儿?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可知,周朴园以为鲁侍萍是新来的下人,没有认出鲁侍萍。鲁侍萍发现周朴园没有认出自己,内心有点失落;结合“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 你——你贵姓”可知,鲁侍萍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些熟悉的动作,就是想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继续话题。
(2)和结合“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可知,鲁侍萍和周朴园一起回忆三十多年前的事情,用“我们”一词,体现了鲁侍萍的情不自禁;结合“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可知,两人一起回忆三十多年前在无锡的事,鲁侍萍想起那时还没有用洋火,“洋火”更是勾起了她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
(3)结合“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鲁待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可知,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怨愤。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可知,鲁侍萍刚生完孩子三天,周朴园就不要她了,把她赶出去,可见周朴园是卑劣的;
结合“周朴园(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鲁侍萍 嗯。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可知,周朴园保留着旧雨衣,鲁侍萍住过的房间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当周朴园还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时,表现出一种眷念、忏悔之情,可见周朴园虚伪自私的,但他身上确实还留有一些人性的东西。
结合“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和“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可知,周朴园让鲁侍萍说说关于梅姑娘的事,他对当年投河的侍萍母子多方打听,可见其对当年之事并未完全放下。
结合“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可知,周朴园说无锡是个好地方;结合“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可知,周朴园说侍萍“很贤惠”,可见当年记忆美好,真心待过。
结合“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 (苦痛)哦”可知,当周朴园听说梅姑娘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挑河时,表明他很痛苦;“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可知,当周朴园听说梅姑娘生了第二个孩子才过三天周少爷不要她了,逼得梅姑娘在年三十夜里投河而死时,“汗涔涔”的反应表明他有惊也有悔,心中内疚。
4.B 5.D 6.C
【解析】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木版年画的题材”很丰富故应填入“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故应填入“辞旧迎新”。无所不包: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有: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木版年画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故应填入“无所不包”。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描写非常逼真的民俗风情的年画,故应填入“绘声绘色”。本题应依次填入“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包”“绘声绘色”,与B项相符。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原句:语序不当,“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动词“传播”;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应改为“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A项,语序不当,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少动词“传播”。B项,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少动词“传播”;语序不当,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C项,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D项,选项修改最恰当。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文段内容可知,括号前面说“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后面说“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句中的“他们”应是指“农民”,且后面说“他们”,可见前面应是从“农民”的角度陈述,A、D两项从“木版年画”的角度陈述,改变了陈述的角度,故排除A、D项。从后面“画笔”“刻刀”等内容可知,此处应是突出农民“原创者”这一身份,而不是“销售者”,排除B项。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7.①话剧语言富有个性化,利于表现周朴园等性格的复杂性;话剧语言富于动作性,通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到了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语言特色的评价与鉴赏能力。
选自曹禺话剧《雷雨》中的这个话剧片段,是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能够展现出话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和动作性特征。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如当周朴园发现面前的鲁妈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侍萍时,他立刻撕下了温情脉脉的伪装,严厉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暖暖多情,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如当侍萍控诉“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时候周朴园为了稳住她而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这段话不仅展现出周朴园心中对于侍萍到来的恐惧,也为他下面想要用支票打发侍萍做了铺垫,人物语言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动作性特征。
再看评剧《雷雨》的唱段,这段唱词是周朴园表白他如何忘不了侍萍而做的一件件事,主要是罗列事件,缺乏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可见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另外作为唱词,应当是韵文形式,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8.B 9.①鲁侍萍第一次“哭”,“泪满眼”,包含了鲁侍萍渴望见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儿子的痛苦的心情。②鲁侍萍第二次“哭”,“大哭起来”,是因为见到周萍和周家仆人对鲁大海的痛打,感到伤心和愤怒。③鲁侍萍第三次“哭”,“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是因为周萍的言行让她深感失望、痛苦,又难舍母子之情。 10.①运用拟人手法,把“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这一人的行为赋予“戏剧”,表现了戏剧强调的是矛盾冲突。②“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在这里用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双重身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抽象的概念,他是血腥的资本家,也是封建专制家长,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地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错误,鲁侍萍重回周公馆是为了领会女儿四凤,并不想和周朴园相认,称呼只是往日的习惯而已。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鲁侍萍第一次“哭”,“泪满眼”,反映了鲁侍萍想见阔别三十多年的儿子周萍的渴望、激动和痛苦的心情,见儿子一面,是鲁侍萍最大的心愿。
鲁侍萍第二次“哭”,面对周萍和周家仆人对鲁大海的痛打,鲁侍萍大哭,一是伤心和愤怒;二来面对周萍的出手,鲁侍萍始料未及,本能地喊出儿子的名字,又立马意识到不能揭露母子、兄弟关系而转为掩饰,显示出痛苦、无奈的复杂心理。也有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包括周萍在内的为富不仁者的痛骂。
鲁侍萍第三次“哭”,“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然又大哭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复杂的情绪: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而不能泯灭的母子之情又在她心里激荡。鲁侍萍最初想见儿子周萍的激动和渴求的心理,在目睹了兄弟相残的情景之后,慢慢趋向无奈、痛苦的复杂心理,直至最后内心的幻想渐渐破灭而显呆滞和失望。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以“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来形容“戏剧”,赋予戏剧以人的行为,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相对“平静”,“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指波折,矛盾冲突,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戏剧地特点之一,强调矛盾冲突。
②“混血儿”,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双重身份,既属于资产阶级又属于封建阶级,此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抽象的概念。作为资产阶级,他必定会对金钱有无休止的攫取的欲望,甚至不惜用血腥手段谋取最大利益;作为封建阶级,他是封建家长,必然以封建专制来对待家人,他身上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共52张PPT)
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刀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
——曹禺
雷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曹禺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理解《雷雨》故事情节。
3、梳理课文情节脉络。
曹禺(yú)(1910-1996),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原名________,万的繁体字“萬”,草禺--曹禺。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_______ ,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 代表作有 。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万家宝
《雷雨》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东方的莎士比亚”
了解作者
写 作 背 景
曹禺在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话剧
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
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馆》等。
舞 台 说 明
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戏 剧 冲 突
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人 物 台 词
剧中人物的语言,性格化的,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直接说出来的语言)等。
话剧三要素
话剧三一律
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20年代天津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家的客厅里
24小时之内,某天早晨到深夜
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集中的地点
集中的时间
集中的情节
《雷雨》三一律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
(周公馆)和集中的时间 (同一
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
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
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 的尖锐
的戏剧冲突。
《雷雨》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6
故事简介
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
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
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找出文中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剧中人物
人物关系表
繁漪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夫妻
旧情人(主仆)
夫妻
周冲
周萍
鲁大海
四凤
母子
父子
母子
父女
异母兄弟
兄弟
异父兄妹
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母女
继母子(情人)
父子(雇佣)
父子
母子
继父子
合作学习
课文节选于《雷雨》第二幕,课文中有哪几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场:
周朴园与鲁侍萍
第二场:
周朴园与鲁大海
剧本结构 戏剧冲突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昔日恋人,意外重逢)(开头——“周朴园:可是你——”)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很显然,在见面开始,虽然是三十年的旧情人,但侍萍并没有表露身份,到课文的什么地方,周朴园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侍萍?
课文30页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
课文的第一场戏,焦点在于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以此为标准,第一场戏又可一分为二。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深情思念
对“死去”的侍萍
对过去(年轻)的侍萍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始乱终弃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鲁侍萍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 (连忙)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 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
对活着的侍萍
——吃惊而发愣
——已坐立不安
——害怕与侍萍见面
——毫无要帮助侍萍的意思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冷 酷 无 情
对面前的侍萍
责问
稳住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
哄骗
打发
对过去的侍萍
对面前的侍萍
对“死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深情怀念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本质矛盾是什么?
周、鲁之间的冲突具有复杂的矛盾性,既是男女之间情感的矛盾,也是封建家庭的矛盾,本质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第二场: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把握戏剧冲突
周朴园 (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周朴园 (顺手抽过来,交给仆人)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
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第二场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斗争
(阶级矛盾)
矛盾焦点: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作业: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
请结合剧本,依据你对周朴园和鲁侍萍情感的认识,围绕“人性的真与伪”写篇评论性文章。
雷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双色笔。
端正坐姿,精神饱满。
3、自主阅读课文。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探寻悲剧原因。
2、品味戏剧语言,感受悲剧的艺术魅力。
思考导入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
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思念、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以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以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了。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刻画了他自私、专横、冷酷、残忍和伪善。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自主学习
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合作学习
1、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2、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3、鲁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1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问题2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一个善良的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鲁侍萍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
探究:鲁大海形象
揣摩戏剧语言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①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
②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③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舞台说明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潜台词(暗示内心世界)
富于动作性(推动剧情)
高度个性化(揭示性格)
活动一:品味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 鲁贵像是
个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
有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不要让鲁贵知道。”
鲁贵看起来不好对付,我不希望他知道这件事情
“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谈什么?
你有什么要求,想要多少钱,你直接说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全死了
西方悲剧的核心是,人与命运抗争却最终败阵下来。
而《雷雨》正是这样的一出戏剧。
《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
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雷雨” 标题寓意
“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是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多重寓意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课后作业
结合《雷雨》整部作品,选取其中人物,以《谁是最可悲的人》为题,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