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9 21: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单选题
1.1930年3月12日,甘地发起食盐进军号召。他在一个月中步行240英里,到达印度西海岸的丹迪,并从海水里提取食盐。其间追随甘地的人数不断增加,他多次谈及其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愿景,并举行记者招待会,还为《民报》和《年轻的印度》口述多篇文章。甘地的这些行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意在团结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恢复了印度的传统经济 D.遭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坚决抵制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席卷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中,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人是( )
A.扎格鲁尔 B.甘地 C.桑地诺 D.曼德拉
3.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印度以沉重打击,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包括降低田赋、保护关税、废除食盐专卖法等11条要求,遭到拒绝后,他( )
A.推行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食盐进军”
C.要求英国退出印度 D.发动“土布运动”
4.史学界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作用,最为符合该研究内容的一组是( )
A.玻利瓦尔 圣马丁 阿拉比 B.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C.孙中山 提拉克 马赫迪 D.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
5.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非洲国家的英勇抗争
C.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D.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6.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遂正式形成。之后,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一演变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7.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阵具有多样性
8.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西非出现了一批早期民族主义政治组织。1897年黄金海岸一些知识分子、酋长、商人建立“保障土著居民权利协会”,迫使殖民当局废除旨在剥夺非洲人民土地的《公共土地法令》。这说明西非的反殖民斗争( )
A.体现资产阶级性质 B.由旧式阶级领导
C.主张废除土地私有 D.走武装斗争道路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运动
B.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C.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10.19世纪到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相继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完成了独立,但并没有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属于旧式民族运动。这些运动( )
A.因各地社会发展不同而有差异
B.完成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任务
C.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
D.表明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出现了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 )
A.倡导以仁爱、非暴力为思想核心 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C.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发生 D.无产阶级是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12.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独立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主要是( )
A.由共产党或民族主义政党领导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的斗争方式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3.如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对这些运动分析正确的是( )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A.领导阶级相同 B.斗争形式不同 C.斗争内容相同 D.斗争对象相同
14.墨西哥1935年的加工工业企业4200家,1940年即达到1.351万家;而且产值和投资都翻了一番。特别是纺织、建筑、食品、家具等轻工业,有了迅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经济扶植 B.共产党的成立 C.无产阶级壮大 D.卡德纳斯改革
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起义队伍中,除了被侵占了土地的印第安人,受美国橡胶公司排挤的小农、美国香蕉公司的工人外,还有一种“一半时间起义者”,战斗一结束,他们就自行解散回家,继续从事日常工作。这说明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
A.对社会生产破坏小 B.沉重打击了美国企业
C.具有较强的组织性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6.美国史学家派克斯曾说:“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由此可知,卡德纳斯改革( )
A.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B.彻底划清了与西方势力的关系
C.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7.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呈现高涨的情况,运动的领导阶级也呈现多样性。下列运动中,由传统力量领导的是(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D.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8.在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墨西哥政府规定凡无地少地的农民均可通过申请领取相应的土地,分配土地的方式有的是包括“归还”农民过去被兼并的土地和政府“授予”新土地等,所分土地多取自邻近庄园和公地,并取消了对庄园主的补偿金制度。这些举措( )
A.壮大了种植园经济 B.巩固了民主革命的成果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 D.沉重打击了宗主国经济
19.1927年7月,桑地诺在发表的宣言中写道:“查莫罗及其继承人迪亚斯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战斗,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桑地诺发动的“这场战斗”( )
A.采取了非暴力手段 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实现了最初的目标 D.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
20.墨西哥于19世纪20年代独立并建立共和国,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宪法,1934—1940年卡德纳斯总统推行改革,将矿物和石油等资源收归国有。这表明墨西哥( )
A.自然矿产资源亟待开发 B.独立富强之路任重道远
C.政治体制变更异常频繁 D.殖民主义影响彻底消除
二、材料分析题
21.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列强势力的消长,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起源于欧洲的民族主义却在其殖民地获得了第一次宣扬…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在大战期间忙于相互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到2007》
材料二 1935年墨索里尼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在西欧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受谴责的倒行逆施。亚洲短命的日本帝国也大大促成了殖民地革命。他们被迫交出占领地时故意将武器留给当地的民族主义组织,从而尽可能地使西方的统治难以恢复。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这种运动随着受过西方教育的土著知识分子的成长而获得了力量,民族主义领导人是那些曾在西方大学里学习并注意到西方现行制度的人,如:甘地、尼赫鲁、苏加诺……二战期间,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最后,如同一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来自德里的马》发表于《蒙巴顿方案》公布的第三天,漫画中一匹来自德里的马被一分为二,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骑士蒙巴顿爵士将印有“自治领地位”的马鞍盖在马身上,漫画配文“有这个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
《苏伊士运河的巨人》发表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不久,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位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拦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3)请提取材料三中两幅时政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简述如何更好地发挥时政漫画以图证史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材料反映出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二阶段,甘地决定通过抗议缴纳盐税,并通过传媒宣传其非暴力抵抗理念,将印度教徒、穆斯林等印度各阶层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英属印度政府的统治,B项正确;甘地的食盐进军具有反帝的性质,因为此时印度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但没有涉及反封建,排除A项;抗议缴纳盐税,发起食盐进军号召只不过是甘地争取独立的手段,印度也没有回到传统的自然经济时代,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的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激怒了英国殖民当局,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都遭到逮捕,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项正确;扎格鲁尔建立华夫脱党,开展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排除C项;曼德拉与南非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9年,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包括降低田赋、保护关税、废除食盐专卖法等11条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甘地行动引发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请求。B项正确;甘地未发动土地改革,排除A项;1940年甘地发起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行动,排除C项;1920年甘地发动“土布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扎格鲁尔是埃及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在20世纪20年代领导了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这三人领导的运动均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B项正确;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属于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阿拉比属于19世纪末期埃及反英起义的领导人物,均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提拉克是20世纪初印度反英斗争的代表人物;苏丹马赫迪起义发生在1881年,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排除C项;尼赫鲁、卡斯特罗和纳赛尔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物,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材料中“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可以用来说明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D项正确;材料中的国家不属于拉丁美洲,也不属于非洲,排除A、B项;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不是发生于20世纪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据材料“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可知英帝国各个自治领的独立趋势逐渐加强,开始了由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英国在一战中实力大为削弱,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其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不得不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和外交上拥有独立地位,C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1918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直至二战爆发前,世界格局都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排除B项;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都属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形式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还有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既有暴力斗争,又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全球观点来看,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D项正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殖民扩张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环境”对“各国反殖斗争”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世界殖民体系”是否已经彻底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西非出现了一批早期民族主义政治组织”、“保障土著居民权利协会”、“迫使殖民当局废除旨在剥夺非洲人民土地的《公共土地法令》”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反殖民斗争带有民族民主革命的特点,因此具有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性质,A项正确;材料中的知识分子和商人不属于旧式阶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殖民者剥夺当地人民的土地,而不是废除土地私有,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武装斗争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运动的信息,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到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相继发生民族独立运动,但各地民族独立运动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各地社会发展不同而有差异,A项正确;B项与材料“拉丁美洲完成了独立,但并没有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不符,排除B项;非洲属于旧式民族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战之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桑地诺抗美斗争和卡德纳斯改革等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B项正确;仅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仁爱、非暴力思想,排除A项;两战期间资产阶级领导的亚非拉民族运动并非十月革命感召的结果,排除C项;各国运动的领导者为资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相比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都没有共产党或民族主义政党领导,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共产党或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A项正确;无产阶级在一战前就已经参加了民族民主运动,排除B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的斗争方式是两次运动的共同点,而非新特点,排除C项;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同样是两次运动的共同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形式各不相同,有革命运动、改革运动、群众运动、士兵起义等,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领导力量并不相同,有共产党、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 部落酋长等,排除A项;各国斗争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印度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各国斗争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中国是反帝反封建,印度是反对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墨西哥经济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年-1940年)实施的改革,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它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特别是纺织、食品、家具等轻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墨西哥经济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卡德纳斯改革。A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考查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尼加拉瓜抗美斗争中,社会各行各业的民众都有参与,这说明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持续6年时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对美国企业的打击,排除B项;C项结论信息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依据材料“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可以看出卡德纳斯改革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墨西哥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涉及改革有意清除西方殖民的影响,但“彻底”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领导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斗争,最终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D项正确;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三者的领导力量属于新兴资产阶级,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依据材料“墨西哥政府规定凡无地少地的农民均可通过申请领取相应的土地……”,“所分土地多取自邻近庄园和公地,并取消了对庄园主的补偿金制度”,可以看出卡德纳斯执政期间对墨西哥内部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关的调整,打击了旧有的庄园经济,巩固了民主革命的成果,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种植园经济的打击,“壮大”表述错误,排除A项;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墨西哥是资本主义国家,是私有制,排除C项;墨西哥在19世纪20年代已经独立,卡德纳斯改革是在巩固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等,反映出桑地诺起义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D项正确;采取了非暴力手段与桑地诺发动起义、开展武装斗争等不符,排除A项;桑地诺领导的尼加拉瓜反美斗争未能动摇整个世界殖民体系,排除B项;桑地诺的斗争并没有取得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墨西哥独立后经历了近100年才将矿物和石油等资源收归国有,说明墨西哥的富强道路任重道远,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恶劣墨西哥独立富强道路的任重道远,并不是说明其自然矿产资源亟待开发,排除A项;“变更异常频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彻底消除”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相互厮杀,客观上为亚非拉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之机,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
(2)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有利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反法西斯战争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增长,民族意识增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拉丁美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等信息,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相互厮杀,客观上为亚非拉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之机,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
(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有利形势:根据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根据“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法西斯战争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增长,民族意识增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22.(1)一战使欧洲殖民国家开始衰落;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工业发展和进步政治力量的壮大。
(2)反法西斯斗争的推动;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客观上提供了机会;殖民地实力的增强(领导人日渐成熟);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反法西斯战争传播了新思想。
(3)信息:二战后亚非国家陆续赢得了独立;但殖民主义遗留的经济、政治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国家的独立受到冷战因素的影响;维护独立之路任重而道远。作用:不仅要利用时政漫画的时效性、形象性,更好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和解读历史,还要能探索、推测画面背后潜藏的内在联系和历史真谛;针对时政漫画的主观性特点,需要与文献和实物信息进行甄别和互证,发掘其有证史价值的因素。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列强势力的消长”得出一战使欧洲殖民国家开始衰落;根据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根据材料一“起源于欧洲的民族主义却在其殖民地获得了第一次宣扬”得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和进步政治力量的壮大。
(2)
根据材料二“ 1935年墨索里尼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在西欧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受谴责的倒行逆施。”和所学知识得出反法西斯斗争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亚洲短命的日本帝国也大大促成了殖民地革命。他们被迫交出占领地时故意将武器留给当地的民族主义组织,从而尽可能地使西方的统治难以恢复。”得出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客观上提供了机会;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领导人是那些曾在西方大学里学习并注意到西方现行制度的人”得出殖民地实力的增强(领导人日渐成熟);根据材料二“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得出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根据材料二“老百姓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得出反法西斯战争传播了新思想。
(3)
关于信息:根据材料三“《来自德里的马》”“《苏伊士运河的巨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国家陆续赢得了独立;但殖民主义遗留的经济、政治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国家的独立受到冷战因素的影响;维护独立之路任重而道远。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仅要利用时政漫画的时效性、形象性,更好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和解读历史,还要能探索、推测画面背后潜藏的内在联系和历史真谛;针对时政漫画的主观性特点,需要与文献和实物信息进行甄别和互证,发掘其有证史价值的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