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清塘荷韵》

文档属性

名称 (八)《清塘荷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9 11: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赏荷花飘逸神韵 悟季老超然境界
------《清塘荷韵》教学设计(1课时)
【教 学 设 想】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堪称写莲的最佳“姊妹篇”。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季老笔下的荷花则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本文是一篇写荷的优美篇章,通过写作者精心养护荷花的经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悟。本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感悟到,但对文中作者的思想境界不能把握。作者如此挚爱莲,这和季老研究佛学离不开的。学生受知识面的限制,对此难以明白。教学时,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本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掌握之后,再从文中找几个“点”,深入挖掘,不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因为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另外学生在前面已学习相关写莲的古诗文,对莲的优美婀娜的已深有感受,所以设计此课时,坚持不重复上面的内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蕴含的哲理理解和人生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学习目标:
1.品读描写荷花的词句,欣赏荷花之形美。
2.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含义,品味荷花之神美。
3.体会作者超然执著豁达的人生境界。
评价任务:
1.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荷花之神韵。
2.揣摩关键语句,感悟作者之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含义,品味荷花之神美。
2.结合作者经历和思想,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先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作为背景音乐。
师:荷花美丽而圣洁,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荷花都是情有独钟。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君子高洁的品性;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了荷花的高洁优雅。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86岁时写的《清塘荷韵》又表现了季老先生怎样的思想境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老的《清塘荷韵》,感受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板书课题
1.牵手作者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作者相关生平。
学生自由发言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是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释解文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展示
教师点拨:
“清塘”,作者居住的楼前的池塘,一池清澈的水塘;“荷韵”指荷花的神韵, “荷韵”的“韵”有“风韵、韵味”的意思。文题点明写作对象及作者对荷的赞 美、赏识之情。
【设计意图】 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恰当的文题使文章大增光。同学们看到“清塘荷韵”四个字时,是否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眼前呈现一幅美丽的荷塘画面。
二、正音品读,理清思路
教师投影生字词,学生根据要求展示。
1.预习检查:
学生给下列加粗词语字词的注音,
旖旎 (yǐ nǐ) 翘盼(qiáo) 睥睨(pì nì )
骨朵(gū duo) 旮旮旯旯(gā ga lá la) 脍炙人口(kuài zhì)
2. 预习展示二:
学生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的意义。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接踵而至: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脚跟而来。形容人多,借来不断。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教师评价学生预习展示情况。
3.理清思路: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a.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圈点批注,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文章中用波浪线标记出描写荷的优美语句,细细品味其妙处。
b.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投影):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作者写了几方面的事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
全文以“荷”为线索,主要围绕荷花展开,“荷”一字贯穿文,对荷花的感情非常深刻,非常喜欢。本文写了三件事,种荷花---盼望荷花---观赏荷花。
【设计意图】本文的生字词较难,引用诗句很多,这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设计此环节,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我们不禁被富有生活情趣的季老先生所折服,对生活的执著,对荷花的钟爱,下面我们将仔细品读课文,来感受季羡林老先生崇高人生境界。
三、读荷之风韵
1.种荷,情有独钟
【学习活动一】阅读第?1-4?段,你认为作者特别喜欢种荷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教师点拨:
●作者“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像有荷花,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作者有着种荷花的经历,深受传统古诗文影响,拥有喜爱“荷花”的情愫。
●另外还有季老先生曾研究佛学,深受佛教影响。
背景资料补:作者对荷情有独钟,这和他的思想、追求、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荷在季羡林老先生心目中是其他事物不可代替。他为何如此喜爱荷花呢?
三十前对荷花已有感情,情有独钟,费尽心思。作者曾研究佛学,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荷花作为佛教“净土”代表,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作者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人,他追求清净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恰恰符合了季老的人生追求。
板书:情有独钟
2.?盼荷,执著豁达
【学习活动二】学生精读文章第?3-7?自然段的内容。? 找出文中描写作者盼荷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季羡林老先生怎样的精神境界?
教师明确:
第一年“……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看上几次。”
第二年,作者翘盼的水面上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第三年,长出几片绿叶,作者“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第四年,看到池塘中的绿叶,“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没有白等”。
从莲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就与荷花的命运息息相关,从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看几眼,第一年、第二年虽毫无动静,但他仍耐心等待,有着坚定的信念。四年漫长地期待之后,终于等到了荷叶满塘、荷花盛开。表现他对荷花的执著和喜爱,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
【设计意图】本文中的两个事例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种荷和盼荷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所以设计此环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季老先生的对荷花的情结和执著。重点段落的精读有利于学生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品荷之神韵
过渡语:几颗莲子带着老人希望,凭借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生长,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挂,他对荷情有独钟。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等来了“奇迹”,他感悟到了荷韵。此时欣喜的作者每天都来荷塘边,观赏着这片碧叶红花。下面一起来看看作者如何观赏“荷韵”的。
【学习活动三】----感受悠闲生活
学生阅读课文第9---12段,文中写了作者欣赏荷花哪些事情?
教师点评:
月夜荷塘漫步
家人荷塘纳凉
好邻居数荷花
在这一系列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荷花已成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感受到季老先生悠闲和崇高思想境界。
【学习活动四】-----品悟超然心境
思考:你从作者欣赏荷花情景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的思想境界人?结合课文谈谈对作者的认识
教师点拨:
(1)文章第9段,“…….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吮吸荷花和荷叶的清香”。此句写出了作者不仅喜欢荷花,更喜欢的这种宁静的夏季“荷塘月色”。
(2)如“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写出季老先生超然、宁静、豁达、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3)第9段中,作者巧妙引用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
(4)作者描写荷花花瓣飘落水中,柔和而宁静。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季老先生那种平和、宁静的境界。
教师总结:季羡林:德高望重、执著、生活高雅、洁身自好、富有情趣、 热爱生活、赞美生命、悠闲自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精读课文第9-12段,抓住作者欣赏荷花的几个画面,认识作者的精神境界,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的超然心境。
板书:豁达超然
五、悟荷之哲理
【学习活动五】--赏析精美语句
文章最后一段中,“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明确:
◆说荷花做着“春天的梦”是指在严寒的冬季,荷花的生命状态也不是停止的,它会为来年的盛开做着精心的计划和准备。虽然荷花前几年没有 开放,但是它们的梦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
◆作者赋予自然界变化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的信心。从这种意义上说,荷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永恒的。
教师总结:欣赏完这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不仅感受到著名学者的精神风采,也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一次洗涤。在紧张生活的今天,更要学习季老先生的高雅生活情趣,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
【设计意图】文章中有许多议论抒情句,但文末“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这是把握作者的感情的关键。此环节的语句赏析,让学生深刻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荷花的美好祝福。
【学习活动五】----谈论人生感悟
师: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完本文,我们从季老先生笔下感受到人生只有不断积累,长期的努力,才能辉煌灿烂的。
【探究提升】:文中荷经过三年的积蓄,第四年之后,迅速扩张,达到前所未有的茂盛。请你联系社会实际生活或自己学习,谈谈你对人生感悟看法。
你从中领悟到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
学生谈感受
教师点拨:第一年、第二年,荷没有发芽,因为它在积蓄力量,孕育茂盛的能量。由此,我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知识上升为一种能力,正如文中所说“厚积薄发”。
人生的积累需要每一天,从平时做起。人生要想获得飞跃,必须不断积蓄力量,经受时间的考验,忍住寂寞。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人生像荷花一样清香美丽。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章中优美语句。
2.做语文助学第1—6题。
【板书设计】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优美散文,语言优美。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特别提出阅要求,通过抓住文章的议论抒情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体会人生哲理。
设计本教案时,我把“体会季老先生思想情趣和人生感悟”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我在研读本篇教材时,准确抓住本篇课文的“教点”。
学生对季羡林了解太少,让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作者的生平和经历。 体会荷韵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3---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