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评
历史卷(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活动中,殖民城邦和被殖民城邦分别称为“母邦”和“子邦”。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
A.采取强制性的文化统一政策 B.被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模仿
C.建立起空前强大的海洋帝国 D.有利于促进古希腊文明的传播
2.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
A.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 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3.下表所示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演变过程(节选)。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教育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表现
中世纪早期 主要是在修道院或教会学校里进行,课程以神学经典和宗教信条为核心,几乎不涉及现实生活
11世纪 在城市中兴起了新型学校,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了,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这种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
12世纪 中世纪的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兴起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
C.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 D.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4.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人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
A.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 B.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
C.给外敌人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D.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
5.如图所示是玛雅人修建的奇钦·伊查天文观象台,在上层建筑北面的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两道对角线,从此望去,在右边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时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示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由此可知( )
A.玛雅观象台建筑借鉴了古埃及技术 B.封建迷信色彩笼罩了玛雅社会
C.天文学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 D.玛雅人准确掌握了地球运行规律
6.荷兰人德波是18世纪研究美洲问题的专家,他“相当成功地把新大陆的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之形象传递给旧世界”。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美洲新大陆的真实面貌 B.人文主义已传播到美洲
C.欧洲人对世界的自傲心态 D.世界殖民体系已初步形成
7.1660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明确表示,将武力占领印度领土以建立殖民地的统治权。1669年,该公司的总管致信董事会说:“目前的时机需要运用你们和军队武力来经营一般的商业。”据此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 )
A.强化殖民地的资本输出 B.践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借助军事力量殖民扩张 D.垄断了东西方殖民贸易
8.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
A.创作意图是为了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B.古典美术的绘画风格
C.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 D.人文主义核心思想
9.18世纪,在没有任何榜样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们创立了总统一职。下列权力属于美国总统的是( )
A.“制定全国统一的归化条例和破产法”
B.“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C.“制定合众国领土或其它财产的一切必要法章和条例”
D.“(处理)两个州或数个州之间的诉讼”
10.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的这一评价着眼于( )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中人物评价的阶级性原则
C.当时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D.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1.以1775年为例,印度德里的工人工资平均每天1.7克白银、北京3.9克白银。维也纳和佛罗伦萨3.7克白银,而英国劳动者则达到每天12克白银的工资水平,这一状况( )
A.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B.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C.助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 D.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2.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13.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场转交工人协作社的法令》,规定即使逃亡业主归来也不再归还工场,而是由工人协作社给予一定数额的赎金。这一法令的颁布旨在( )
A.建立公有制经济体制 B.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度
C.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D.号召工人进行武装起义
14.据不完全统计,从1885年到1900年间,被欧洲列强抢占的非洲土地比例从25%上升到90%,非洲大量的土著国家被消灭,最后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着独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列强( )
A.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B.掠夺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扩大非洲的奴隶贸易 D.严厉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5.法国殖民主义者认为殖民地是母国的一部分。1912年,法国殖民者颁布《入籍法》,规定凡出生于法属西非、担任公职10年、受法语教育或服兵役获得奖励者可获得法国公民权。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 B.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
C.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 D.鼓励殖民地向法国移民
16.1876年巴西皇帝罗姆佩德罗二世在参观费城博览会时说,这里展出的新机器虽然多,但拉丁美洲每分钟发生的革命比他在这里看到的新机器还多。这句话反映了( )
A.拉丁美洲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压迫
B.独立后拉美各国君主专制引发革命斗争
C.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D.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不重视生产技术革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
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而成的,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并且确实与中央官僚和中央贵族的地位权力差距甚大,但也没有彻底被取消,他们的权力有点像现在某些亚洲国家中的部族首长的权力。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对朝鲜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形成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567年,随着东南沿海倭患的平息,明穆宗开放了福建月港,这是大明王朝唯一允许商人出海贸易的口岸。1571年,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不久,一条联结月港—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尔科—西班牙塞维尔的洲际航线将全球经济连为一体。西班牙人刚到马尼拉时,当地的中国人不过150个,不过几年间,中国人数已达数千。
——摘编自陈子铭《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材料二:“西班牙和美洲对奢侈品的需求,几乎与中国人供应他们的能力一样,好像是没有限度的”,但从东方输入美洲市场的丝织品,售价比从西班牙输入的低廉,这引起了独占殖民地市场的西班牙塞维尔商人的不安。于是1583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停止秘鲁同菲律宾通商,后来又通过一系列法律禁止其他美洲殖民地同菲律宾通商,但墨西哥不在此限。这是因为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遥远的前哨,要在菲律宾派遣殖民官吏、军队和移民是有困难的,只有大帆船贸易带来的高额利润才能吸引足够数量的西班牙人到菲律宾。
——摘编自李永锡《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早期的大帆船贸易》
(1)概括材料一中“洲际航线”形成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航线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班牙政府关于菲律宾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形成的原因。(6分)
19.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14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根据材料一,简析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的内核。(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原因,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6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在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中,巴西1822年独立,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可知,希腊海外殖民的所有子邦均与母邦有相似的政治、经济、文化,可见海外殖民活动有利于古希腊文明的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希腊城邦对海外殖民地采取文化强制措施,排除A项;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等信息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说明东罗马帝国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故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开始”说法片面,排除。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排除D。
3.答案:A
解析:11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为满足市民阶层需求,城市中兴起了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新型学校,故选A项;B、D两项不符合欧洲中世纪的史实,故排除B、D两项;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B正确;A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玛雅人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的观象台可用于观察春分、秋分以及指示南北极,这说明天文学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和古埃及没有进行技术交流,故排除A项;天文学成就不代表封建迷信色彩,故排除B项;“玛雅人准确掌握了地球运行规律”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以及欧洲与美洲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相当成功地把新大陆的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之形象传递给旧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欧洲人对于世界的自傲心态,认为世界上其他地区都较为野蛮等,故C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中美洲的形象是通过该专家传递入欧洲的,侧重反映欧洲的自傲心态,而非反映美洲的真实面貌,故排除A;B选项,材料主要反映的事件为新航路开辟,不涉及对于人文主义的具体描述,故排除B;D选项,材料主要反映欧洲人的自傲心态,不强调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且与题目无关,故排除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采用武力手段占领并殖民印度,而且用军队来经营一般商业,这说明东印度公司借助军事力量来进行殖民扩张,C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进入资本输出阶段,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的行为主要是殖民色彩,而非践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垄断了东西方的殖民贸易,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最后的晚餐》虽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说明达·芬奇把宗教人物与常人同等看待,突出了人的价值和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故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绘画内容取材《圣经》,是虚构的,故A项错误;不能体现古典美术的绘画风格,B项错误;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在没有任何榜样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们创立了总统一职”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可以“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B项正确;“制定全国统一的归化条例和破产法”、“制定合众国领土或其它财产的一切必要法章和条例”是美国国会的职责,排除A、C两项;“(处理)两个州或数个州之间的诉讼”是法院的职责,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以看出恩格斯对拿破仑的对外扩张持肯定的一面,肯定了拿破仑创造了一系列军事的奇迹,传播的革命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制度,说明恩格斯的评价着眼于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项正确;恩格斯站在德国的角度去评价,并不是带有阶级的原则去评判,排除B项;恩格斯的评价不能代表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捍卫者,但恩格斯仅是从德国的角度去评价,并不是对欧洲的影响,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人工资水平较其它地区高出很多,这无疑增加了英国劳动的成本,因此使英国不得不进行技术的革新,以降低成本,C正确; A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水平的差异,排除B;材料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D。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C正确;材料强调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与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基本原理不断变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共产党宣言》的序言,并不是工人运动,而且无法证实当时德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排除B项;材料提到时间是1872年,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排除D。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场转交工人协作社,私人工厂变为集体经济,有利于建立公有制经济体制,所以A正确;材料仅体现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场转交工人协作社,“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度”说法绝对,所以B错误;“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武装起义,所以D错误。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5年到1900年”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列强在非洲大量抢占土地,这是列强瓜分世界的表现之一,当时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都是出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必然要求,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扩张的目标主要是资本输出,同时继续推动商品输出,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项;奴隶贸易兴起于15世纪,19世纪初欧洲列强已经开始逐渐立法禁止奴隶贸易,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法国的《入籍法》可知法国殖民地的人民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获得法国的公民权,这就增加了殖民地地区人民对法国的向心力,所以是对殖民地进行了文化殖民,A项正确。这一做法是为了更好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而非为了与殖民地进行文化交流和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排除B、C项;殖民地人民向法国移民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因此并不是进行鼓励,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巴西仍是君主专制,材料中的“拉丁美洲每分钟发生的革命比他在这里看到的新机器还多”表明,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故C正确;早在1822年巴西已经独立,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潜在的问题,而B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17.答案:(1)影响:推动朝鲜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促进了朝鲜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朝鲜的社会生活。
(2)原因:借鉴唐制,有所变通;将部民制残余和官僚制相融合;地方豪族的政治势力被严重削弱。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朝鲜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朝鲜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丰富了朝鲜的社会生活。(2)原因:根据材料二“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微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可得出,借鉴唐制,有所变通;根据材料二“……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可得出,将部民制残余和官僚制相融合;根据材料二“……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可得出,地方豪族的政治势力被严重削弱。
18.答案:(1)时代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明朝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2)贸易政策:禁止菲律宾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政策;原因:受到东方贸易的冲击;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遥远的前哨;追求高额利润。
解析:(1)时代背景:结合材料所给时间1567年可分析出这一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明朝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2)贸易政策:由材料“于是1583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停止秘鲁同菲律宾通商,后来又通过一系列法律禁止其他美洲殖民地同菲律宾通商,”可分析出禁止菲律宾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政策;原因:由材料“但从东方输入美洲市场的丝织品,售价比从西班牙输入的低廉,这引起了独占殖民地市场的西班牙塞维尔商人的不安。”可知受到东方贸易的冲击;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遥远的前哨,”可分析出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遥远的前哨;根据材料“只有大帆船贸易带来的高额利润才能吸引足够数量的西班牙人到菲律宾。”可分析出追求高额利润。
19.答案:(1)原因:经济上,工商业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上,资产阶级需要新的意识形态(答“资产阶级需要新文化”也可)。
内核:人文主义。
(2)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壮大;巴黎公社的实践。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以得出经济上,工商业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可以得出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根据材料“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可以得出思想上,资产阶级需要新的意识形态。内核: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可以得出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2)原因:根据材料“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根据材料“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可知,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壮大;根据材料“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可知,巴黎公社的实践。精神:根据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得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0.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深化(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等。
(2)如何看待:(一分为二)
客观进步性: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冲击瓦解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制度;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等。
局限性: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3)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解析:(1)原因:根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行概括。(2)客观进步性:根据“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进行概括。局限性:根据“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进行作答。(3)意义:根据“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