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故事 冷峻的幽默
——《黑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黑羊》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在文中他塑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是贼。他们幸福而又祥和地居住在一起。但是每到晚上,他们就去偷别人的东西。甲偷乙,乙偷丙。每个人拎着偷来的东西回家时就发现自己的家里也失窃了。整个国家安定、繁荣而且人人平等,没有阶级、财富的差别。后来,一个诚实人来到这个国家,由于他不愿偷窃导致这个国家开始分化,出现了阶级,并且贫富差别开始越来越大,而诚实人却最后被饿死。?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卡尔维诺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这篇小说要表达的思想,锻炼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结合进行深刻剖析的能力。最后,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一格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预习:
1.预习《黑羊》,具体要求:积累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思考: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像,构想文中诚实人的最后结局。
3.阅读第一单元《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情节内容。
2.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3.比较阅读,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学用结合。
评价任务:
1.通过速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3.展开交流与讨论,进行比较阅读,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学用结合,以利于敏锐思维的训练与良好心性的养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
2.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我们都是渔夫,那么,鱼在哪里呢?古代的庄子站临河岸,见流水悠悠,不禁恍然入境,似乎身与鱼俱,不禁感慨到:“鱼儿好快乐啊!”他的朋友却反问说:“你又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智慧如水的庄子,巧妙地回答:“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庄子的鱼儿在庄子的故事里,庄子的故事里鱼儿流到了我们生命的河流里。于是,我们的生命长河中,便有了许多美丽的庄子、孔子、老子,也有许多伊索和卡尔维诺,他们都是思想最美丽的鱼儿。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入语是一节课最为嘹人的眉目。好的导语设计显然与教师个人对于课文的了解把握、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设置、学生集体心理的了解与尊重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导语设计与情境,与教学目的密切相关。考虑到本文的寓言的文体性质与深奥的内容,设计时化难为易为趣,克服学生畏难的情绪,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寓言,复述情节
指导语: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他用知识、趣味和想像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变成了读者都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文本。
大声朗读课文,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不能读课文。
2.语言简洁,情节线索清晰。
3.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示例:
一个诚实人移居到一个“人人是贼”的国度,由于他固守文明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愿去偷,从而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使原先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产生了两级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三、精读文本,把握内容
指导语:
1. 读“诚实人”
指导语:请同学们围绕诚实人进行精读课文,找出诚实人到来前后的国度的社会生活情况,完成下列表格。
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比较:
到来之前
诚实人
到来之后
相同点
示例:
到来之前
诚实人
到来之后
幸福:偷窃上的平等
贸易的实质:双向欺骗
日子平衡:没有贫富分化
更多的人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与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
个个都是贼
2.思“诚实人”
指导语:诚实人到来后,贼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那诚实人最后的结局会怎么样?
示例:
可能的结局:
A.诚实人死了。(饿死的、穷死的、自杀的……)
B.诚实人疯了。
C.诚实人也成贼了。
D.诚实人变穷人,被富人雇佣。
依据一:原文作者有一个结尾。 “唯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人,但他不久也死了,是饿死的。”
依据二:
(课文中预示“诚实人”结局)
⑴“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⑵“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
⑶“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
3.辩‘诚实人”
指导语:黑羊,在英文中是“害群之马”的意思。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黑羊的毛不如白羊的毛珍贵。同时,黑羊混杂在白羊之间,容易使白羊害怕,你认为文中黑羊是谁?
示例:
⑴诚实人是黑马,他到来后,幸福的国度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湖面,顿起涟漪,风波四起。
⑵诚实人是害群之马,他使那个国家有了贫富分化,失去往日的平衡。
⑶诚实人不是黑羊,他是诚实守信的白羊,惟有他坚持道义。那个国度的人是黑羊,他们互相偷窃,实质是双向欺骗。
⑷贼国的富人是黑羊,他们之之所以富是由于掠夺了别人的财富,而自己的财富没有被掠夺或很少被掠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答三个问题时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想像力与表达力。因此,教学进行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解释他所想像的结局。这方面的训练对于一位初三学生来说,大部分应该都能有基本合理的判断,只是需要引导他们在解释过程中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时更充分地进行思维与能力训练。)
四、作业布置
1.文中三次谈到人人“都是贼”,对于这“贼”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分析。
2.归纳课文中关于贫富分化的原因。
3.回顾第一单元课文《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总结归纳作者对于贫富分化原因的判断。
五、教学反思
深文浅教,教案简单易操作,创设轻松课堂。朗读课文,复述;跳读课文,围绕诚实人解读文本。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下一课时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精彩语句,
2.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寓意。
一、导入新课
《黑羊》是一篇理解难度较大的寓言。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更饱满的斗志与热情。我们的理解力需要帮助与启发,更需要趣味,那么,就让我们今天的学习从一则有趣的寓言里起航——
从前有一个城邦,城邦里有位智慧而受人拥戴的老国王。一切都显示这将是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与人生。但是大风起于青苹之末,一眼无名的泉水改变了这一切的美好。一位樵夫上山打柴时发现了这眼泉水,在喝过之后发现它异常的甜美。于是,这眼泉水所在地便成了旅游圣地,而那水也便被神话为“神水”,据说有许多神奇的功效。所有喝过那眼泉水的人都有了一个悄悄的变化,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他们所热爱并拥戴的老国王由于深居简出而没有喝过那眼泉水,所以,他保持着原来固有的行为与思想,但此时,所有喝过水的他的臣民却视他为怪人。大家没有办法理解他的古怪的思想与行为。他们决定要放逐他。可怜的国王只好在一个聪明的臣子的指点下也喝了泉水里的水,于是,国王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又被接受了,世界与人生在所有人的眼中又重新变得美好。
聪明的同学们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设计意图:这则寓言的寓意大体在于说明“真理或普遍认识的相对性”或“人性”的问题。同学们能言之成理即可。这个导语的设计是为着承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第一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文章寓意理解的大问题,所以不能不着力。同时又考虑到本文的意旨的深奥与理解,所以,考虑从一个与此意旨大体相关的寓言故事入手,以吸引学生,营造一种思考的气氛。如果能有更浅近的例子,效果当会更好。当然,也可以有其它的角度来设置导语。)
二、深层阅读
1.探讨寓意
指导语:卡尔维诺是一位思想深刻的作家,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探究课文的寓意。
明确:
①贫富分化归罪于诚实人士是荒谬的。
②富人之富是他掠夺了别人的财富,而其财富却没有被掠夺,穷人正相反。
③贫富进一步分化是因为富人发展到可以雇佣穷人掠夺他人财富,雇佣穷人保护其财富不被他人掠夺。
④人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⑤一些特别富的人已经忘记其财富原本是掠夺来的。
⑥在人人都干坏事的环境里,你妨碍别人干坏事,反而是不正常的。
2.品读语言
指导语:品读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课件展示:
(1)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
(2)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3)到了晚上,他没有携带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 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
师生讨论明确:
(1)此处的“幸福”可以被理解为包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这样一种建立在欺骗与偷窃,掠夺与荒诞逻辑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秩序,竟然可以因为罪恶与卑鄙的平等而令人产生幸福感。
(2)“这样的逻辑”指上文的“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情节荒谬,令人发笑,然而又是十分深刻,十分严峻的。
(3)读小说,看河水,可以理解为:轻松、闲暇、精神愉悦……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过于苛求,言之成理即可。)
三、比较阅读
指导语:回顾第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比较其观点与卡尔维诺对于贫富分化原因的判断异同。
完成下列表格:
题目
相同点
不同点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黑羊
示例:
题目
相同点
不同点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人都是自私的;
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贫富分化不能归罪于诚实人;
层层深入,阐说道理
语言严密,态度亲切
黑羊
歪理正讲,歪事正叙
幽默讽刺,令人深思
四、拓展延伸
1.课文最后富人雇穷人行窃和看守自己的财富,联系现实,你可以想到什么?同位之间交流。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回答:
○某村村长花几百万雇200多名保镖。
○歌星、影星雇保镖,找保姆
○深圳富人雇奶母
2.本文另一版本的结尾,在文字上和这个版本有些差异:“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建立警察局和监狱。”这一段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
深刻在把警察和监狱的性质,定性为为富人服务的 暴力工具。
3.原文的最后还有一句话:“唯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不久他便死了,是饿死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世间唯一的诚实人死了,活在世上的,就都是贼,都是在互相欺骗的人们。这太可怕了,人性太黑暗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置目的在于拓展延伸,同时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刻思考,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实例、现状。这一个环节最好是事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搜集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师自己也应当有相当的准备。)
五、教学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仍然本着深文浅教的目的,环节简单易操作,重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探讨寓意,设计具体的语句品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寓言的深刻道理。教案使用时应布置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列举的现实生活中贫富分化的实例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黑羊》的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产物,我们国家虽然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形象,但绝不会发生那样荒谬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个个是贼的国度,唯一的诚实人被无情吞噬,他们又回到偷与被偷的幸福生活之中,看似平等,看似公平,实质是什么!这是多么荒谬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令人笑口大开,更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