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课前预习
完成《新课程助学丛书》《陋室铭》一课“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
“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设计思路: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也是骈文精品。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精辟,整篇用韵,对偶工整。因此,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内心世界。在读的基础上紧扣一个“陋”字展开,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诵读全文,品味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2、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3、追溯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4、释“铭”解题:
铭”字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二、指导朗读:
㈠、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shǔ
(二)、根据课文特点,指导朗读。
一读,读出音韵美
指导语:请同学们按要求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及句子节奏。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认为难写的字下面画线,并注意句子的节奏。
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协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押韵的字。
(押韵的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二读,读出节奏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骈体文,文章除了押韵外还运用了对偶句,这是文章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这些特点。
1、再次齐读课文,。
要求:读出音韵特点,这篇铭文具有的音乐美 除了表现在押韵方面外,还表现在句式上,看看这篇文章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偶)
2、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调素琴,阅金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自由吟诵课文,品味文章的节奏美
三、翻译古文:
指导语: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品德高尚。
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
2、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注意句式)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
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探究学习:
(一)明确文意
指导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指导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绘陋室的,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来说一说。
1、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训练学生通过具体语句来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总结: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之人不俗,日常生活高雅。
2、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4、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
总结: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五、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联系作者当时背景,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六、归纳表现手法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七、品味语言,练习背诵
让学生朗读,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你觉得这篇文章好读吗?为什么?)
2、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3、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物 (托物言志) 志
居室环境: 清幽雅致。
陋室 (安贫乐道)
德馨 交往人物
不陋 高雅脱俗 (高洁傲岸)
: 日常生活:
教学反思:
《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脍炙人口的名篇。我设计了几次读书,无论是范读、自由读、齐读,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开篇范读,是为了使学生正确把握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着让学生齐读是为了让学生找语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第三次读是明确本文写作目的后的齐读,是读出对作者节操的赞美之情。
不足:
1、课堂节奏安排的不好,学生讨论的较少。
2、没有对文章开头的比兴手法及文章结尾的用典的妙处加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