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心灵净土在桃源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我的设计】:
第一课时:
反复诵读,解释重要实词,掌握相关虚词用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文言句式,默写翻译文句;了解渔人行踪,简析故事情节,初步了解陶渊明的“心灵净土”;结合相关的中考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时:
结合写作背景与《桃花源诗》,深入鉴赏桃花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美丽与神奇,领略陶渊明的写作意图、表达的社会理想;探讨本文的浅显性、故事化、情景化、真实感,领略陶渊明的洗练语言。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诵读,释词,译句,分析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渔人行踪,初识桃花源。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探讨桃花源的美丽神奇,领略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评价任务】:
1.以提问的方式抽样检查学生的背诵、解释词的古今义、词的活用,翻译情况。
2.用测试的形式检查默写文句的情况。
3.学生通过自由口头展示,阐述对本文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落英尽处有人家,桃源空灵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梦。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有最为著名的五梦:庄子的化蝶梦,季鹰的西风鲈鱼莼菜归梦,陶渊明的桃花源梦,邯郸卢生黄粱梦,苏东坡的红尘春梦。五梦次第问世以后,无数的墨客骚人弯腰心折,刻骨铭心甚而神魂颠倒。桃源梦,梦在何方?
让我们随着陶渊明款款而行,去追寻那遥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永远的白云深处的洞天净地。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文学五梦,初涉《桃花源记》的隽美,它在文学史史上的巨大影响。
板书 桃花源记·陶渊明
辨析词句
指导语:欲懂文言文,先要知词意。听完录音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面词语的古今义,找出活用词,分析虚词“之”与“其”。
辨析词的古今义
【学生活动1】听完录音范读后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画字词,读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或工具书,解决下面词语的古今义。互相提问,当堂巩固。
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欲穷其林(古义:尽头;今义:贫穷)
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处处志之(古义:动词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便扶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寻找判断活用词
【学生活动2】讨论,寻找判断文中活用词。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行)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明确虚词的用法
【学生活动3】讨论并掌握下列虚词用法。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的)②渔人甚异之(代词:它)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助词:的) ④俱答之(助词,不译)⑤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其:①欲穷其林(那)②其中往来种作(桃源中的)③渔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④得其船(他的)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
辨析特殊文言句
指导语:常见文言句式有五种,省略句、判断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分析下面句子属何类。
【学生活动4】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分析下面文言句类型并当堂牢记。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俱答之,便要还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省略句)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翻译文中的佳句
指导语:译文力求“信达雅”,准确通顺文雅,比一比,看谁译得美。
【学生活动5】自由抢答比赛翻译句子。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思考讨论,完成目标一)
感知桃源
过渡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已经解决了词句,那么请再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看谁概括的快、全、简。
概括全文全且简
渔人忽逢桃花林,穷林入山见田园。家家邀请停数日,先世绝境避秦乱。
不知有汉更魏晋,语云不足道外人。渔人志之诣太守,众人遂迷难复寻。
子骥规往寻病终,后世无人再问津。
板书
桃林缤纷 田园唯美
轮流宴客 再寻无门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总结语:宋朝洪炎说“花边流水武陵源”,辛弃疾说“桃花流水失秦人”,武陵渔人带着我们走进了陶渊明的心灵净土,也把《桃花源记》带进了中考考场。
中考链接
(2013枣庄中考)阅读《桃花源记》完成8—12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落英缤纷﹍﹍﹍﹍﹍﹍﹍(2)黄发垂髫﹍﹍﹍﹍﹍﹍﹍﹍﹍
(3)便要还家﹍﹍﹍﹍﹍﹍﹍(4)处处志之﹍﹍﹍﹍﹍﹍﹍﹍﹍
9.下列句子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念无与为乐者 D.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10.从文中找出一个判断句并翻译。(2分)
句子:﹍﹍﹍﹍﹍﹍﹍﹍﹍﹍﹍﹍﹍﹍﹍﹍﹍﹍﹍﹍﹎﹍﹍﹍﹍﹍﹍﹍﹍﹍
翻译:﹍﹍﹍﹍﹍﹍﹍﹍﹍﹍﹍﹍﹍﹍﹍﹍﹍﹍﹍﹍﹍﹍﹍﹍﹍﹍﹍﹍﹍﹍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
------------------------------------------------的社会理想。(4分)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并思考—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文,为什么反倒比原诗流传更广?
(设计意图:思考探讨本文的艺术特色,为第二课时奠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讨桃花源的美丽神奇,领略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导入新课:
桃花源,一朵空灵的梦境;桃花源,一块心灵的净土;桃花源,一声柔软的慰藉;桃花源,一片永远的追寻!多少词人墨客朝思暮想,魂牵梦绕。
(出示课件)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王维)桃散武陵霞(李商隐)秦人今在武陵溪(苏轼)桃源鸡犬尘凡隔,杜曲桑麻梦想归(陆游)
《桃花源记》魅力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讨《桃花源记》的美)
析理想美
一探桃花源的美
指导语:本文的美主要在于桃花源的美,这是作者的心灵所寄,请结合《桃花源诗》,思考、评论桃花源美在何处?
【学生活动1】思考讨论“桃花源的美”
1.美在环境:美在桃花,美在流水。坐落神秘,别有洞天。
2.美在田园:良田美池,桑竹鸡犬。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3.美在安宁:没有战乱,没有征伐。
4.美在自由:没有政府,没有赋税。
5.美在和谐:淳朴好客,不受打扰。
6.美在神秘:入口神秘,消失神秘。
明确:美丽的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田园风光秀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受世政管辖,没有赋税,没有战乱;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隔绝,神秘永存。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寻桃花源的美,完成学习目标一)
板书 理想美
过渡语:翻过绝美的《桃花源记》,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看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战乱不断,赋税沉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陶渊明也在苦难中挣扎,从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也消磨殆尽了,当初弃官归隐饮酒赏菊的闲情逸致也被现实的痛苦挤压空了,悲悯的诗人心怀受难的百姓,想为他们解苦释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用五色笔去构筑这样一个虚幻的桃花源梦境,给世人也给自己一份心灵的慰藉!
桃花源是假的,但为什么我们觉得它分明就在眼前呢?
品故事美
再探本文故事美
【学生活动2】品评本文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故事可感。
明确:浅显性、故事化、情景化、真实感是本文胜过《桃花源诗》的原因。
真实性:时间人物的真实性,武陵渔人、南阳刘子骥,显得可信。
事情可信----避秦时乱。
完整性:渔人遇林探源入山停留邀请交谈辞别再寻,浅显可感。
神秘性:神秘的外围,神秘的五百年,神秘的消失。
板书 故事美
(设计意图:评桃花源的真伪,完成学习目标二---本文艺术美之故事美)
悟语言美
三探作者语言美
过渡语:本文浅显易懂,却又美丽动人,就在于陶渊明能够用很少的笔墨做到优美生动,我们一起领略他的五彩笔吧。
【学生活动3】领悟本文的高妙语言。
1.不雕琢,不藻饰,简洁平易,淳朴自然。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读来会感到诗情画意,仿佛身临其境。
2.短句多,“之乎者也”少,叙述多而描写、渲染、形容少,省略句多,并列短句多而夹杂散文句式。读来显得很简练、很精粹,很通畅,浅显而朴实。
(设计意图:品析语言,完成学习目标二)
板书 语言美
总结语:佳文不厌百回读,陶 ( http: / / www.21cnjy.com )渊明宛若执一枝蘸着水的柳枝,在白云上抒写着清灵的文字,构筑出这样的一个隽永的心灵宿处:神异美丽非常的桃花源!桃花源一梦,是心灵遥远寄托的最佳净土,是冥冥之中若隐若现的溯寻之洲。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绮念,是昙花一现的刹那惊艳,是凌波仙子转瞬即逝的回眸,是惊鸿一瞥的照影,是水莲花一低头的柔软温柔……
链接中考
(2013莱芜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二月,到郡。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8.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有仙则名﹍﹍﹍﹍﹍﹍﹍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可具状﹍﹍﹍﹍﹍﹍﹍④公退之暇﹍﹍﹍﹍﹍﹍﹍﹍﹍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皆竹楼之所助也 B。可以调素琴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比屋皆然 谓为信然 D。刳去其节 安陵君其许寡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
11.【甲】文表明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
【乙】文集中概括小竹楼风光清幽寂静、辽阔广远的句子是﹍﹍﹍﹍﹍﹍﹍﹍﹍﹍﹍﹍﹍﹍﹍﹍﹍﹍﹍﹍﹍﹍。(2分)
12.【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
布置作业:桃花源是陶渊明的心灵净土,美丽可感。你的心灵净土在何方?请用简洁淳朴的语言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林缤纷 田园唯美
轮流宴客 再寻无门
理想美·故事美·语言美
教学反思:
1.亮点:文言文教学当以积累词语为重,本课即把学习词的古今义、词的活用作为重点,反复训练,当堂巩固。
2.不足: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语言时,有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总似有不得其要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