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08: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
A.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促使华工精神享誉于国际社会 D.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日本不满,日本爆发反美浪潮,甚至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此前英国已经认定与日本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恶化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道路受阻
C.英美在亚太找到利益共同点 D.华盛顿会议未消除亚太冲突
4、2022年俄乌冲突的发生出于许多人的意料,其原因在于美国正赶上美元伸缩周期,为配合美元加息,美国在欧洲地区制造动乱,以恫吓和吸引欧洲资金回流美国。美国经济的根本支撑就是美元作为世界贸易决算货币的地位,而这个地位开始被欧元威协,而在百年之前,也有人说:.“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苏冷战的根源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
5、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利用某种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 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6、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1920年1月10日-1946年4月18日),简称“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作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的国联盟约,于1920年1月10日随《凡尔赛和约》生效而宣告成立。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下列关于国联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能够维护世界的和平 B.维护凡华体系的重要工具
C.有效制裁了德国侵略 D.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组织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平主义在英国广为流行。1933年,牛津大学俱乐部举办“要不要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辩论会,有275票的人赞同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为国王和国家而战,只有153票的人表示反对。这一思潮是( )
A.基于对一战教训的理性反思 B.绥靖政策形成的温床
C.表明英国青年爱国精神的缺失 D.遏制战争爆发的力量
8、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首席代表休斯“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绝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鉴于此,美国参与签订了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D.《九国公约》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 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
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 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
10、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放弃了以莱茵河为安全边界的计划,换得了《法美共同防御条约》,但这一条约在美国拒绝《凡尔赛条约》后随之“流产”。同时签订的《法英共同防御条约》是和《法美共同防御条约》互相联系的,若两个条约中的一个未获批准另一个便随之失效。这反映出( )
A.凡尔赛体系的脆弱和不稳定 B.国际法遭到欧美大国的蔑视
C.西方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法国主导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11、下图是名为(大桥的缺口)的一幅漫画。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一一美国却空缺了。大桥左边的牌子写着:“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负责设计。”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晓着二郎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其意在说明美国( )
A.抵制光荣孤立思想影响 B.蓄意制造欧洲大国矛盾
C.未能实现领导世界意图 D.无力承担国际联盟义务
12、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 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
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 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
13、1928年《非战公约》中提到“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一战争观
A.源自一战后民众观念的变化 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能有效制止大国间军备竞赛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14、巴黎和会的开幕日是1919年1月18日,这天正是普鲁士王国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而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反映出巴黎和会( )
A.确立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 B.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
C.有效促进了法德两国和解 D.是强权主宰的分赃会议
15、巴黎和会上,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这说明委任统治( )
A.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符合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要求
C.是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的新方式 D.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16、从1919年到1921年,英国的一战停战纪念日纪念活动的人员类别基本固定,通常由德高望重的人士带领,政府官员、牧师、战死者家属、退伍军人、护士、消防员、中小学生和童子军依次到纪念碑前敬献花圈,最后由官员或牧师发表演讲。这些活动意在( )
A.彰显英国对一战作出的贡献 B.消除大众对战争的恐惧
C.使民众得到慰藉并汲取力量 D.推动《凡尔赛和约》的实施
17、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 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 )
A.使美国取得了世界霸权 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有利于国际安全与和平 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18、一战后,打破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的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热那亚会议的召开
C.《拉巴洛条约》的签订 D.《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19、徐国琦教授认为,1919年尽管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被认为“没有实现”,但是,只有我们超越了所谓的“背叛”情节,甚至超越了巴黎和会本身的局限性,才能理解一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
A.中国拒签和约为山东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B.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D.华工在一战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 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1、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但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该计划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的矛盾尖锐 B.受美国“孤立主义”的影响
C.一战后欧洲内部各国矛盾重重 D.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2、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该条约( )
A.导致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B.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
C.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D.使欧洲丧失世界优势地位
23、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
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
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
24、列宁曾评价某一和约是“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掠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该和约( )
A.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的矛盾 B.旨在促进欧洲列强的紧密合作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优势地位 D.实现了美英法等国的共同利益
25、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
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
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是战胜的协约国大国根据一战后的实力对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的。……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能在欧洲稳定与均势中发挥作用的大国有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与法国,然而凡尔赛体系未能反映这种力量结构。从其一建立,体系就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其所固有的结构缺陷又使它缺乏广泛的力量基础和强大的维持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摘编自陈世阳、夏欢《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 M 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从人类起源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中“最不计后果的人”预测一战不会爆发,可现实则是“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那么它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一系列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 D 4、B 5、C
6、B 7、B 8、D 9、 D 10、A
11、B 12、D 13、A 14、B 15、C
16、A 17、C 18、C 19、A 20、B
21、C 22、B 23、D 24、A 25、A
二、非选择题:
26、(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2)科学技术的进步;罗斯福对海军的重视;增加就业岗位,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国际局势的紧张。
(3)建设强大的现代海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维护海洋航道的畅通、海上安全与世界和平。
27、(1)主要原因: 交战国之间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大家都意识到战争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大灾难等因素使大家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
(2)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影响人们的观念,推动和平运动日益高涨。
(3)理解:丘吉尔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是对战败国的掠夺;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否定丘吉尔的观点,一战后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系了一段时间和平;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