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阿房宫赋》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2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杜牧生平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掌握本文重点字词以及特殊句势等文言知识;
体会本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体会作者忧时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难点:体会本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崔郾侍郎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在一家饭店饮酒吃饭。听说著名的清流人士吴武陵来了,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武陵看到他,夸奖他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他今天给崔郾推荐一名贤士。不久前,吴老看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乃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吴老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便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诵读一遍。崔郾听后,称赞不已。吴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但是,崔郾侍郎说状元已经有人选。吴老,便推荐杜牧为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踌躇犹豫,吴老说,你能找出比这篇更好的赋吗?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
一篇文章,还没大考,已经为自己夺得了进士,且好名次,当真是厉害。今天,我们有幸一起走进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大声诵读。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厥、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
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背景介绍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中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又恰恰与他的愿望相反。杜牧由此而感到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解题:“阿房宫赋”
阿房宫:
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文体名。由先秦诗歌派生出来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源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美。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样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等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够保存一定的诗意。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被称为“短赋”。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被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被称为“辞赋”。汉赋的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地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之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被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
赋在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喻,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阿房宫赋》、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
、齐读课文,解决读音问题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势
成语:杳无音信、勾心斗角、锱铢必较
熟语:鼎铛玉石、敢怒而不敢言
文化常识:四海、妃嫔媵嫱、鼎、锱铢、九土
、文本探究
提问:文章四个段落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充分显示了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第二段:渲染阿房宫中的铺张奢侈,揭露统治者奢侈荒淫的生活;
第三段:将秦始皇与老百姓之间的具有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对比,自然写到了暴秦的灭亡;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出警告。
总结:前两段属于描写;后两段属于议论。
(分小组阅读前三个部分)
探究文章第一个部分
、提问: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阿房宫的宏伟瑰丽的?
明确:
建造时间和背景而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建造时间:六国灭亡、天下一统之后
建筑材料且建造耗费材料多,从蜀地搬运而来
据记载,修建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都是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运来。当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艰巨性可想而知。当时运石工人编造的歌谣说:“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从规模面积而言:“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大)
据史料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15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星罗棋布。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从建筑组成部分而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建筑非常的密集,写到了走廊和屋檐的形状(缦回、檐牙高啄),楼阁之间相连、互相环绕,还有蛟龙一般的长桥、彩虹一般的复道。
从歌舞效果而言:“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侧面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和富丽
、在这一个部分,除了使用了衬托的手法,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夸张、比喻
夸张:隔离天日;不知其几千万落;未云何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探究文章的第二段落:
、提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阿房宫里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大家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
明确:铺张奢侈、荒淫无度
、哪里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活极度的铺张奢侈、荒淫无度的?(大家从哪里得出来的呢?)
明确:a、一方面以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写宫人的数量之多,生活之奢侈;(生活)
Eg:“朝歌夜弦;明星荧荧......焚椒兰也”(生活奢侈)
“雷霆乍响......三十六年”(人数之多)
b、通过描写统治者对搜来的珍宝毫不爱惜。(财产)
Eg:“燕赵之收藏......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六国剽掠,倚叠如山,而又视若瓦砾,遭受弃掷。
探究文章的第三段落:
、提问:作者在这列举了多少组对比,具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六组
负栋之柱——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市人之言语。
作用:突出统治者和阿房宫的奢侈铺张,老百姓和他们生存环境的穷困艰难,讽刺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及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2)、提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此丰富的物质,是统治者自己创造的么?
明确:不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想尽办法搜刮民财,且不珍惜,挥霍一空。且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剥削人民的手段非常多,如火耗归公;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提问:最终阿房宫的命运是什么?
明确:“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建成数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迁怒于物,一把大火烧掉了阿房宫,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这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秦王朝的统治也随着阿房宫这一把大火,大厦倾倒。
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与篇首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第四段落
总结:所以作者在这讲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都是六国和秦朝咎由自取并且告诫当朝统治者以及后世之君要西取历史教训。但人们往往停留在“哀”字上,而不是以之为鉴。所以历史故事不断重复,统治者永远走不出历史的怪圈,又成为后人哀怜的对象。这就是学者提出的“历史周期论”。(孔子:“饱暖思淫欲”)
“可怜焦土”,悲剧都是由统治者、统治阶级的腐朽所造成的,“可怜”表达了作者对于唐王朝的统治的忧虑、不安,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艺术特色
、想象、比喻、夸张
、描写、议论、铺排相结合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拓展延伸
毛主席、周恩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事迹
如毛主席的睡衣;周恩来总理的书桌
作业
根据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以此从中获得的感悟,写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