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9 2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
1.(2022年湖南湘西)湘西某班学生召开“四大发明”主题交流会,谈及造纸术的改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请问这个改进造纸术的人是
A.张仲景 B.蔡伦 C.欧阳询 D.王夫之
2.(2022年四川雅安)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3.(2022年山东聊城)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知识点二 张仲景和华佗
4.(2022年云南昆明)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5.(2022年江苏连云港)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6.(2022年湖南衡阳)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医
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C.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7.(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土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知识点三 历史巨著《史记》
8.(2022年重庆A卷)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9. (2022年浙江湖州)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史书《史记》 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D.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中系统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保留;但殷墟中甲骨文发现后,
《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 年, 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时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以此原则为材料一中的内容分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之间的关系。
(3)综上所述,你认为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知识点四 道教和佛教
11.佛教和道教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这两大宗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②道教创始人是老子
③内地中国人先接触到道教后接触佛教 ④南北朝时佛教十分兴盛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下列与佛教有关问题的排列顺序是
①佛教在古代印度创立  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 
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 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3.(2020·山西初三其他)北魏时期,佛教势力发展迅猛。但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开始对佛教加以镇压,在讨灭北凉后,将北凉的3万户佛教信徒迁徙到首都平城加以管制。由于人民精神的需要,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并没有彻底断绝。到了唐朝时,山西佛教进入极盛时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佛教于北魏时期传入山西
B.佛教思想迎合了人民的精神需要
C.佛教在北魏太武帝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D.山西五台山在唐朝时期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
能力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易错点】
1.(2020年广东)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2.(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2020·河南开封·初三一模)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文字的演进历程 B.书写材料的变化 C.造纸技术的进步 D.手工业技术高超
4.(2019年安徽省中考真题)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东汉时(人名)改进了造纸术。
(2)从图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
能力点二 东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易错点】
5.(2020年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华佗 B.蔡伦 C.张仲景 D.王祯
7.(2021年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8.(2020年河南)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能力点三 《史记》的体例、叙史范围及评价
9.(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司马迁编撰《史记》寄以“述往事,思来者”之意,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
A.秉笔直书 B.评价人物 C.以史为鉴 D.涵养德行
10.(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11.(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素养点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家国情怀
1.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而纸张就是文字传播的最佳载体。造纸术,特别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由此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是
A.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及范围
B.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C.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
D.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素养点二 《史记》的写作方法——史料实证
2.(2020·山西浑源·初一期末)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素养点三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历史解释
3.(2020·湖南邵阳·初三三模)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说。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生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
1.(2022年湖南湘西)湘西某班学生召开“四大发明”主题交流会,谈及造纸术的改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请问这个改进造纸术的人是
A.张仲景 B.蔡伦 C.欧阳询 D.王夫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西汉时期我国发明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B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排除A项;欧阳询是唐朝大书法家,排除C项;王夫之是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四川雅安)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证明西汉时期纸已经出现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纸张,是西汉的劳动人民共同发明创造的,C项正确;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改进于东汉,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排除BD项。故选C项。
3.(2022年山东聊城)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保存和传播,B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是在秦朝,排除A项;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C项;雕版印刷的成熟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知识点二 张仲景和华佗
4.(2022年云南昆明)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编著的农书、《天工开物》是明宋应星编著的工艺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著作,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江苏连云港)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华佗有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C项正确;A项与这些内容无关,排除A项;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排除BD项。故选C项。
6.(2022年湖南衡阳)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医
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C.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仁者丹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这表明中国古代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内容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土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核心思想:“仁”;教育智慧: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温故知新;教育学生谦虚好学等。
(2)张仲景;“治未病”理论;现代社会中,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3)发明:造纸术;感想: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教兴国;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我们可以借鉴他的教育智慧是: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温故知新;教育学生谦虚好学等。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因此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治未病”理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抗疫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现代社会中,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3)依据材料三“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可知,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结合上述材料,带给我们的感想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教兴国;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知识点三 历史巨著《史记》
8.(2022年重庆A卷)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有些学者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五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说明《史记》作为重要的文献史料,虽然不能证明远古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可以为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需要去历史印证,D项正确;神话传说也有一定的来源,排除A项;BC项说法都具有绝对性,排除。故选D项。
9. (2022年浙江湖州)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史书《史记》 B.古代散文《阿房宫赋》
C.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D.影视作品《大秦帝国》
【答案】A
【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关于秦朝的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史书《史记》。《史记》是成书与西汉的史书,距离秦朝较近,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排除B项;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有一定的虚构,排除C项;影视作品《大秦帝国》不能作为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中系统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保留;但殷墟中甲骨文发现后,
《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 年, 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时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以此原则为材料一中的内容分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之间的关系。
(3)综上所述,你认为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案】(1)文献史料:图一和图二;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
(2)文献史料是发掘实物史料的重要依据,实物史料是佐证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据。
(3)既要充分了解原始史料也要重视实物史料的发掘。
【解析】
(1)归类:文献史料指的是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源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实物史料指的是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来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此根据二者的含义和材料即可归类出答案是:文献史料:图一和图二;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
(2)关系:根据材料“《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即可归纳出二者属于相互印证的关系,如文献史料是发掘实物史料的重要依据,实物史料是佐证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据。
(3)途径: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有效途径是既要充分了解原始史料也要重视实物史料的发掘。
知识点四 道教和佛教
11.佛教和道教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这两大宗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②道教创始人是老子
③内地中国人先接触到道教后接触佛教 ④南北朝时佛教十分兴盛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朝时佛教十分兴盛,出现许多以佛教为主题的著名石窟。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由此可知,内地中国人先接触到佛教后接触道教,所以关于这两大宗教的说法错误的是②③,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下列与佛教有关问题的排列顺序是
①佛教在古代印度创立  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 
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 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汉明帝是东汉时期,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应该早于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D。
13.(2020·山西初三其他)北魏时期,佛教势力发展迅猛。但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开始对佛教加以镇压,在讨灭北凉后,将北凉的3万户佛教信徒迁徙到首都平城加以管制。由于人民精神的需要,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并没有彻底断绝。到了唐朝时,山西佛教进入极盛时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佛教于北魏时期传入山西 B.佛教思想迎合了人民的精神需要
C.佛教在北魏太武帝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D.山西五台山在唐朝时期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
【答案】B
【解析】根据“由于人民精神的需要,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并没有彻底断绝。”可知,“佛教思想迎合了人民的精神需要”表述符合历史事实和材料所述,B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明确说明佛教传入山西的具体时间,排除A项;从题干得知佛教在北魏太武帝时期遭到镇压,但并没有彻底断绝,排除C项;“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并不意味着五台山是全国佛教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择B。
能力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易错点】
1.(2020年广东)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火药的发明对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
3.(2020·河南开封·初三一模)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文字的演进历程 B.书写材料的变化 C.造纸技术的进步 D.手工业技术高超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甲骨、青铜器、纸本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转变为青铜器,再转变为纸。所以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书写材料的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概括不全面。故选B。
4.(2019年安徽省中考真题)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东汉时(人名)改进了造纸术。
(2)从图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
【答案】(1)竹木简、帛等。蔡伦
(2)示例方向③信息:造纸术传播到欧洲。
解读:12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交化发展等。
(3)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发明前,殷商时代主要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秦汉时期更多使用竹木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2)从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即可,如:
示例方向③信息:造纸术传播到欧洲。
解读:12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交化发展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能力点二 东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易错点】
5.(2020年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B
【解答】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华佗 B.蔡伦 C.张仲景 D.王祯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故C符合题意;华佗号称神医,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王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21年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①符合题意;发明了“麻沸散”的是东汉名医华佗,②不符合题意;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扁鹊,③不符合题意;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8.(2020年河南)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能力点三 《史记》的体例、叙史范围及评价
9.(2021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司马迁编撰《史记》寄以“述往事,思来者”之意,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
A.秉笔直书 B.评价人物 C.以史为鉴 D.涵养德行
【答案】C
【详解】根据“述往事,思来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述往事,思来者”是指借鉴历史,由此可知他的治史理念是以史为鉴,故选C; “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秉笔直书,排除A; “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评价人物,排除B; “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涵养德行,排除D。
10.(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答案】D
【详解】西汉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之下著成《史记》。故D符合题意;“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均与司马迁不符合,排除A和B;“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是受辱之前,排除C。故选D。
11.(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史记》认为胡亥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而《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历史真像仍需考古验证,故C项符合题意;《史记》和《赵正书》均属于文献史料,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此,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B项;题干材料无法说明秦始皇刚愎自用,排除D项。故选C项。
素养点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家国情怀
1.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而纸张就是文字传播的最佳载体。造纸术,特别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由此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是
A.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及范围
B.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C.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
D.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答案】A
【解析】题干的“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表明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及范围,故A符合题意;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说法太绝对,排除BC;纸张就是文字传播的最佳载体,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是纸张,排除D。故选A。
素养点二 《史记》的写作方法——史料实证
2.(2020·山西浑源·初一期末)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答案】D
【解析】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
素养点三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历史解释
3.(2020·湖南邵阳·初三三模)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说。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生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知,反映了行医中注重德行,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