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部编版 历史(七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据国家中药管理局,2020年1月27日起,在四川省份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观察显示,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绍,专家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多个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
——《人民日报》微博2020年2月6日
传统中医学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中医药仍然是国际社会治病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应科学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中医药文化。
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来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所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张仲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屠呦呦
2015年
诺贝尔医学奖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我国中医学是何时诞生的吗?华佗的刮骨疗伤有可能吗?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道知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追寻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底气
1、立足史料实证,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史料实证)
2、立足家国情怀,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世界意义和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家国情怀)
3、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
4、分析两汉科技文化取得成就的主客观原因。(历史解释)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中国 缺点
世界
缺点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陶器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木简
帛书
书写、携带不便
分量重
价格贵
苏美尔人泥版
埃及莎草纸
印度贝叶
欧洲羊皮纸
书写、携带不便
不能折叠,且粗糙
书写面积狭小
价格贵
1、造纸术发明的背景
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史料实证
西
汉的麻纸
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纸张结构紧密,但质地粗糙,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
2、什么时候,我国发明了纸?
1957年西安市郊出土西汉 灞桥纸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史料实证
播放视频:造纸术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优点: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蔡侯纸
3、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造纸术的改进
蔡伦( -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c)抄纸、晾晒和纸张的整理。
4、造纸术的工艺流程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史料实证
材料二
中国人……造纸的技术随着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的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图1
图2
材料一
(注数据源自田中梅《中原古代藏书文化研究》)
文渊阁四库全书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5、造纸术的价值
(1)引起书写材料的革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2)纸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书写,绘画,包装,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纸衣裤等。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公元4世纪
朝鲜
公元7世纪
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
欧洲
公元12世纪
非洲
公元16世纪
美洲
公元19世纪
大洋洲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思考: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6、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以古鉴今
材料: 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大量的废弃物。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7、今天的造纸
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相关史事: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相关史事,归纳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春秋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战国知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史料实证
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史料实证
1)、姓名:
张仲景
2)、生活时代:
东汉末年
3)、职业:
医学家
4)、贡献:
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5)、 地位: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史料实证
1)、姓名:
2)、生活时代:
3)、职业:
4)、贡献:
5)、 地位:
华佗
东汉末年
医学家
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③创编“五禽戏”
华 佗(145-208)
关云长刮骨疗伤
“神医”
2、华佗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史料实证
五禽戏
2、华佗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材料:华佗的弟子吴普常练五禽之戏,年高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鹿形
虎形
猿形
飞鸟形
熊形
猜一猜这些动作分别模仿什么动物?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
史料实证
播放视频:悬壶济世
名人信息卡
姓名:
民族:
生活时代:
家乡:
职业:
成就:
汉武帝时期
史学家
著《史记》
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
汉族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壮年游历——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后遭受宫刑,发奋著述历史。
史料实证
作者:
体例:
内容:
西汉 司马迁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范围: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地位: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
3、38岁那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
探究精神
求真求实
持之以恒
仗义、不畏强权、坚忍不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你认为作者有怎样的优秀精神品质?
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问题探究: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
他的身上体现出什么精神呢?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
为了人民的事业而死,比泰山还重。
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比鸿毛还轻。
司马迁的一生......
前半生 顺遂潇洒
后半生 忍辱负重
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
正直不屈、
百折不挠
敢于直言、
不畏权贵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家国情怀
创始人:
地位:
兴起背景:
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灾荒肆虐,人民苦难,渴望解脱,这些都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在汉中、巴蜀地区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道教尊奉黄帝和老子,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张陵在此讲道
教义:
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1、道教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动脑筋:
道教为什么要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1、道教为什么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道教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
(1)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张角和张陵以治病的方式传道
主张修身养性,炼丹求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来维护其统治。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道教教主——(老子)太上老君
老子
太上老君
神化
1、道教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史料实证
发源地
产生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创 立 者
教 义
2、佛教的传入
印度
公元前6世纪
张骞通西域之后
乔达摩 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
人生是苦难的;
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
消灭欲望,忍受苦难就会来世幸福。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史料实证
古印度
西汉末年
1、佛教的发源地是哪儿?
2、佛教在何时已传入中国?
3、佛教是通过哪一途径传入中国的?
丝绸之路
2、佛教的传入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中传播开来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时空观念
佛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1)文学方面:翻译大量佛经。佛教还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词语等,例如:世界,无常,借花献佛,刹那,大千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等。
(2)艺术方面:像舞蹈,音乐,还有寺院,佛塔,佛像,石窟等等,至今保存的大都成了风景名胜,如佛教四大名山等。
2、佛教的传入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问题:回顾两汉科技文化的发展,结合单元导言和10-14课,你认为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封建经济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人们对前代科技文化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
(6)司马迁等杰出人物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唯物史观
一个重大科技发明:造纸术
灵魂的皈依:道教、佛教
内外科发展:医圣、华佗
一部用生命代言的史著
板书设计
一纸传天下
——求知
——求仁
——求真
——求善
秉笔录天下
佛道善天下
悬壶济天下
追寻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1.(2022年四川绵阳)《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据此可知华佗
A.发明“麻沸散” B.发展“治未病”思想
C.提倡劳动锻炼 D.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
2.(2022年云南昆明)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C
D
评价反馈
3.(2022年湖南湘西)湘西某班学生召开“四大发明”主题交流会,谈及造纸术的改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请问这个改进造纸术的人是
A.张仲景 B.蔡伦 C.欧阳询 D.王夫之
B
4. 宗教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说的“阿弥陀
佛”“因果报应”“皆大欢喜”等与下面哪种宗教有关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5.(2022年广西贺州)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A.《论语》 B.《资治通鉴》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C
C
评价反馈
6.(2022年重庆A卷)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