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经济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都离不开种群的研究,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大
C. 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D. 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2.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巴西红耳龟原产于美洲,由于当地有鹭鸳、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其数量保持稳定。巴西红耳龟将龟卵埋在潮湿的沙滩上,阳光的照射为其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引入中国后,因养殖外逃、丢弃、放生等原因,已经在全国多地自然水域里形成一个庞大的种族群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 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原产地巴西红耳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鹭鸳、浣熊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孵化地温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在巴西红耳角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4. 生态学家对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的某种鸟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在18年间统计其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第3年 第6年 第9年 第12年 第15年 第18年
增长速率(百只/年) 0.8 1.2 4.8 2.5 1.05 0.02
A. 第9年该鸟种内竞争是最剧烈的
B. 该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只
C. 9~18年中该鸟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人类对红树林的保护可能使该鸟数量增大
5.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山区的高大乔木,分布范围小、难引种、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很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开花较迟,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且幼树死亡率更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树杜鹃林中大树杜鹃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B. 适度清除凋落物,有利于提高该山区大树杜鹃的环境容纳量
C. 通过研究大树杜鹃的生态位来了解大树杜鹃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D. 阳光、温度、枯枝落叶层等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
6. 青土湖原是甘肃省武威市境内几近干涸的湖泊,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青土湖,对阳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别荒漠和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B. 青土湖区域沙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荒漠群落中有的植物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D. 沙化综合治理改变了青土湖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7. 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生物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螟蛉有子 ,蜾蠃负之”描述的是体内寄生关系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繁衍的影响
D.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8. 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且逐级递减
D.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9.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农田除草和消灭害虫可以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的能量
C.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其他生物同化
D. 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0. 图l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l中,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甲表示生产者
B. 图2中,A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C.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可能越多
D. 该草原生物群落在向森林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人类活动一定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1. 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 蚜虫发出的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C. 蚜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会通过“蜜露”流向蚂蚁
D. 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2.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
B.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
C.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D. 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
13. 某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收获玉米后,秸秆往往被焚烧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场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计“生态桥”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
B. 废弃秸秆加工成的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C.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于森林生态系统
D.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14. 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喂养的巴西龟放生到公园池塘中肯定会增加池塘的生物多样性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会导致其锐减
D. 与驾驶私家车相比,选择公共交通可减小生态足迹,环境承受的压力与生态足迹成正比
15. 下图甲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图乙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适时打开阀a排气
B. 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a通气,打开阀b排气
C. 过程①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16.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 在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
C.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 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17. 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1000mL
A. 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
B. 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 琼脂一般不可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
D. 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
18.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
D. 每次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用力大小要适当,不要划破培养基
19. 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 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B. 将培养基 pH 调至酸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C. 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 1.7×109个
D. 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20.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工业生产。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形成离不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发酵罐等设备的成功设计
B. 筛选出高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 若培养基或发酵设备灭菌不彻底,则可能造成青霉素发酵的产量降低
D. 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含有糖类、脂质等多种化合物,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饲料
二、非选择题
21. 荔枝是广西盛产的水果,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人工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调查了害虫及其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6 20.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荔枝园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___。
(2)研究者调查荔枝树上害虫卵的密度应采用___法: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具有___性,用黑光灯诱捕来估算其种群密度。
(3)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数目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4)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害虫的天敌数量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22. 2021年4月,一群野生亚洲象北上之旅走红网络。亚洲象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长鼻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
(1)雄象能听到数里外雌象用次声波发来的求偶信息,这说明____________。大象踏过草原森林形成的“象道”方便其他动物通行;象的粪便既为昆虫、鸟类提供食物或栖息环境,又可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亚洲象的食物和栖息空间______,环境容纳量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某地的亚洲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表所示[单位:×102J·m-2·a-1]。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158.6 95.1 25.4 6.7
亚洲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大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很低。
(4)目前人类通过生态工程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为基础。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这遵循了______原理。
23. 郑州黄河湿地地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气候适宜,蕴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郑州市加大投入,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并建成了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理念,规划实施了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沟通水道等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共计恢复层地面积430余亩。发生在湿地公园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这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使群落演替______
(2)湿地公园中有观测记录的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部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图表示该湿地中昆虫、蛙、白琵鹭三者的捕食关系,若昆虫能量中1/3的部分直接提供给白琵鹭,其余的流向蛙,则要使白琵鹭同化的能量增加3500kJ,则昆虫需要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kJ
(4)若湿地受到外界轻微的干扰时,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是通过系统内的______调节机制实现的。
24. 苯酚是含酚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某污水处理厂检测出要处理的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欲从淤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甲和乙营养成分相同,都要加入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甲中还加入了____使其与乙物理性质不同;甲、乙两种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均属于选择培养基,其机理是_______。
(2)图中振荡培养可以使______。将C培养基中的菌液稀释并涂布在平板上,所得的菌落数比活菌数目偏少,原因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原因是_____。
25. 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____________中获取,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等途径获得。
(2)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____________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____________措施来获得产品。
(3)青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青霉素,青霉素具有杀菌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利用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不必担心杂菌的污染,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
浦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题答案】
【答案】(1)群落 (2) ①. 样方法 ②. 趋光
(3) ①. 多 ②. 荔枝园B中林下植被丰富,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栖息空间
(4) ①. 少 ②. 使用化肥、杀虫剂等杀死了一部分害虫及其天敌,使用除草剂,使果园中植被种类比较单一,以这些植被为食物和栖息空间的节肢动物较少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 直接和间接
(2) ①. 减少 ②. 下降
(3) ①. 食物链、食物网 ②. 3.81×103J m-2 a-1
(4) ①. 自我调节 ②. 整体性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次生演替 ②.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 ①. 消费者 ②. 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3) ①. 生态位 ②. 37500
(4) ①. 抵抗力 ②. 负反馈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苯酚 ②. 琼脂 ③. 只有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
(2) ①. 菌体与培养液、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利于菌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避免培养的菌种污染环境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自然界 ②. 诱变育种 ③. 基因工程育种
(2) ①. 过滤、沉淀 ②. 提取、分离和纯化
(3) ①. 不认同 ②. 因为青霉素只能杀灭部分杂菌,且某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掉,因此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也要防止杂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