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11: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国际联盟等史实
2、理解帝国主义等概念
3、掌握通过时间轴了解历史的方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产生
帝国主义阶段
瓜分世界市场,划分势力范围
建立庞大帝国
帝国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实力剧增
1
德美后来居上
英国难挽颓势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德国地图上的作业
英国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
美国对拉美的“大棒政策”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英德矛盾突显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英德海军吨位对比表
“海军部要求6艘,经济学家们只肯给4艘,我们最后折中一下,成为8艘。”
——【英】丘吉尔
军备竞赛
1882年
1907年
欧洲最终形成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5
刺杀成功后被当场逮捕的普林西普
原因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性质
垄断资本主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激化
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01日, 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03日, 德法互相宣战
8月04日, 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06日, 奥匈向俄国宣战
8月23日, 日本对德国宣战
11月23日,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
1916年, 意大利对德国宣战
1917年, 美国对德国宣战
中国对德、奥宣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1914.7.28 1918.11.11
二、一战的扩大与结束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一战爆发后主要国家的参战时间表,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并简要分析各国参战的主要意图?
德国:抢在奥匈前面对俄法宣战,说明德国急于打赢这场预料中的战争;德、俄、法,英国,美国参战时间先后不同,反应了地理位置对各自国家安全的影响是成正相关的,同盟国集团的意大利对德奥宣战,反映出意大利的三心二意,更揭示了外交的复杂多变;日本对德宣战出于英日同盟,也是因为日本对中国山东的觊觎;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线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双方伤亡近130多万、首现坦克)
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一战的三个阶段
梳理教材完成表格
殖民体系
2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如何评价这场战争?
国际格局
3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对于德国而言,和约意味着使德国疆域缩小14.3%,相当于15个台湾。可耕地减少14. 6%,铁矿减少74.5%,煤矿减少26%,商船由750万吨减少到50万吨。协约国的赔偿要求更是对德国极尽搜刮之能事,大大超出了德国的国力,为保障支付赔款的种种措。还使德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如何评价这场战争?
思想观念
4
加速了社会和文化思潮的转型和演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国际秩序
5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 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在一个城市 ,哗变者宣布成立反战政府。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雷马克小说《西线无战事》
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由来
成立
成员
制度
性质
宗旨
原则
实质
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十四点原则)
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苏俄与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原则
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际联盟概况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国际联盟盟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宰割,是不公平的,加深了德国和协约国集团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惩,只会激起战败国的仇恨,战胜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激发德国的民族仇恨情绪。
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
军备竞赛——军事冲突(一战)
世界政府(国际联盟)
世界格局变化
(凡华体系):欧洲中心
(1914—1918)
二战
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
反思
未能阻止
【课堂小结】
【随堂巩固】
1、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2、《凡尔塞和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分脏会议的是
A.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B.只允许德国保留10万陆军
C.德国向战胜的协约国赔款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