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学习目标
1.通过把握整书主要内容,熟悉课文内容。
2.了解狄更斯及其作品,分析米考伯先生与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双城记》开篇
一生颠沛 永葆赤诚
1812年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祖父、祖母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2岁那年,父亲因负债被捕入狱,数周后其母伊丽莎白及幼年子女们也迁入其中。
此前,仅上了两年小学的狄更斯已入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因此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约翰获释后,全家在索默斯镇约翰逊街栖身。1825年,狄更斯进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1826年,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1870年3月9日,受维多利亚女王接见。6月9日,因患脑溢血逝世。
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作者生平
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创作背景
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特点: 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
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文学常识 ——批判现实主义
创作背景
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自传性小说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负债入狱经历
童工经历
职业
咄咄(duō) 污垢(gòu) 佣金(yònɡ) 诨名(hùn) 呜咽(yè)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放肆(sì) 纠葛(gé) 干酪(lào) 邋遢(lā ta)
琢磨(zuó mo) 慰藉(jiè)
读准字音
词义识记
局促不安:意思是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坏事,自己遭受到损害或惩罚。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 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屈尊俯就: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
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大卫·科波菲尔》部分章节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独自谋生
理清情节
理清情节
本文线索是什么?
主线—大卫的成长史;
副线—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
本文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为副线,给我们塑造了一批极具个性的人物,体现了“我”的善良以及对造成米考伯夫妇这一切社会根源的深刻批判。
第一部分(第1—5段)写货行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与“我”共事其他人物的特征,体现了“我”去做童工的痛苦与羞辱感。(序幕)
第二部分(第6—51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成为他的房客,并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对方的知己。
开端(第6—23段):“我”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
发展(第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第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我”寻觅新住处。
第三部分(第52—54段):这段经历中,“我”收获了丰富的感悟。(结局)
课文结构
赏析形象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定义
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写人技巧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示范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肖像描写,通过对他体型、头及脸的描写,突出了他长相滑稽的特点;通过对手杖与眼镜的描写,突出了他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体现了他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的性格特点。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肖像描写
示范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语言描写
米考伯先生详细给我介绍地址,设身处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写出了米考伯先生的善良;“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写出了他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性格特点。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示范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动作描写
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走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将皮鞋擦得锃亮,显示出米考伯先生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又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小结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
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
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主义”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形象
语言描写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形象
语言描写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形象
外貌描写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尽人意。
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形象
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表象与实际不一致,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总结
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的人物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学习目标
1.过对叙述视角的探究,分析其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2.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探究小说深刻的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感知视角
叙述人称 优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本篇文章用了什么视角?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叙述自由灵活
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自主分析
本文选取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本文选用第一人称叙事,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快进入“我”这个角色。
便于“我”抒发情感,对作品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波折性,更生动形象。
通过“我”的视角,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用“我”做小说的主人公好处在于用一个见证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切感、真实。
但是,这种叙事角度也有它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有一点就是受小说叙事者身份的限制,往往有些故事背景不是“我”能表达出来的。
自主分析
作者以“童年”的视角进行分析,它的利弊体现在哪里?
③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利于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独特的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主旨
情节
人物/读者
鉴赏环境
知识回顾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1)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2)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4)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6)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7)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鉴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板
内容
结构
情感
主题
小组展示
以组为单位,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货行的描写: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体现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①“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③也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从而升 华了文章主题。
对监狱的描写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①突出了监狱环境的简陋。
②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③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探究主题
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他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写作背景
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主题思想
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思考探究
作者批判了什么?
作者赞扬了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下物质利益至上导致的
人性的缺失
社会道德的偏差
婚姻、家庭的悲剧
对人世间……等美德的赞美
高尚
真诚
慈爱
4.宽容
5.正直
6.纯良人性
……
认识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请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认识感悟
从人物形象上:
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认识感悟
从现实意义上:
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感 悟
感悟1: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如果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绩是更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爱。
感 悟
感悟2:从大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之中,拥有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阅读全文,完成7~10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B.《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积极向上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人格也是在历经种种磨炼后不断成熟、完善的。
D.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通过大卫童年的悲惨遭遇这一表象体现对高尚、真诚、仁爱、纯良人性的企盼的同时,将重心放在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上。
课堂练习
答案:D
解析:D项,应是小说通过大卫童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的同时,将重心放在了对高尚、真诚、仁爱、纯良人性的弘扬上。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人物时,狄更斯经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他常常选择人物身上最突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极力夸张。《大卫·科波菲尔》运用夸张变形和反复的手法,塑造了大量的漫画式的人物。
B.小说节选部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令人难忘,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最经典形象。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有功力,尤其是对货行环境的细致描写,真实再现了主人公悲惨的境界。
B
解析:“最经典形象”说法过于绝对。
作业:
课时作业(十一)语言基础(1~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