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之音
一、学习目标: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标题音乐,感受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生活中的音乐,能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利用身边的东西创造音乐,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的快乐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创造能力。
(二)通过对作品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之音,从而引导学生从音乐音响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三)通过欣赏、了解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培养学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造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生活中的音乐的聆听,为它们设计标题,了解标题音乐;培养学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造音乐作品,能从《盖邮戳的音乐》、《永恒的水》的观赏中受到启发,能从音乐、音响、节奏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难点:能从《永恒的水》的鉴赏中受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纸乐”,既简单又有质量地完成创作。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歌曲《打字机》、《盖邮戳的音乐》、《永恒的水》、《钟》。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PPT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学生感受、体验,教师引导、点拨。
(二)对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比较欣赏,提高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六、教学过程:
(一)《打字机》、《盖邮戳的音乐》
1、聆听音乐,为两首乐曲设计合适的题目。
2、结合图形谱听赏《打字机》,模仿打字的动作和换行动作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3、分组通过拍手、跺脚等声势拍击固定节奏、再即兴口哨或即兴旋律,模拟盖邮戳的音乐,进行二度创作。
4、以两首乐曲为例,集体讨论选择生活中的特定场景进行简短的集体即兴创编,例如打扫卫生、课间10分钟、篮球场上等。
(二)《永恒的水》
1、用一盆水或瓶子、盖子等物品,探究怎样让水发出不同的声音,怎样才能用水演奏音乐。
2、根据课本中的听赏提示,观赏视频,完成填空。自由发言:从音乐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发?
3、分组讨论:创编“纸乐”。
(三)《钟》
1、尝试创作“钟”的音乐。
2、播放音乐并思考:李斯特怎样运用音乐的要素来表现钟声?根据提示的问题聆听音乐。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音乐家李斯特。
4、找出乐曲中“炫技”的段落,关注跳音、大跳、颤音等钢琴技巧,并尽力模仿,体验钢琴演奏技巧。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欣赏实践了与生活现象有关的音乐创作,大家也都知道音乐来自生活。那音乐是对生活的单一照搬吗?为了使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具有音乐性,作曲家融入了音乐要素,进行了艺术加工。所以,音乐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