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1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新音乐的启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1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新音乐的启蒙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3-30 09: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新音乐的启蒙
一、学习目标:
(一)了解学堂乐歌、了解中国作曲家刘天华、黄自的艺术成就。
(二)熟悉《光明行》音乐主题,说明音乐要素对于音乐表现及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
(三)学唱《玫瑰三愿》,结合歌曲说明音调起伏的主要形态及其表现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堂乐歌、了解中国作曲家刘天华、黄自的艺术成就。
难点:熟悉《光明行》音乐主题;学唱《玫瑰三愿》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歌曲《忆儿时》、《光明行》、《玫瑰三愿》。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PPT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课前准备:了解20世纪初至1949年的中国音乐状况。
(二)对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比较欣赏,提高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六、教学过程:
(一)《忆儿时》
1、聆听《忆儿时》,感受音乐、理解作品表现内容。
2、通过听、唱,为歌曲划分乐句,并说出乐句之间的关系。
3、通过听、唱,讨论、分析歌曲的旋律特征、词曲关系和音乐风格等;借此了解“学堂乐歌”的含义、风格、历史背景以及代表人物。
4、介绍1-2首学堂乐歌作品。
(二)《光明行》
1、播放名家演奏《光明行》视频片段,感受、并讨论,它与大家熟悉的二胡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
2、总结作品情绪、风格特点,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3、了解二胡,介绍作品相关的二胡演奏技巧:顿弓、连弓、颤弓。
4、分段聆听。
①聆听引子和a、b主题,感知作品的节拍节奏、旋律进行等音乐要素特征及其变化,讨论形成音乐风格的要素。了解什么是移调。
②聆听c、d主题,并讨论c主题的模进手法如何进行以及产生怎样的表现效果。找出c主题第三段中的核心音型,填写在教材第33页空白处,并了解什么是模进。
5、整曲聆听,并尝试听辨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写出段落结构。了解结构中的中西音乐思维。
6、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品在题材、结构、要素及风格等方面的特征;讨论刘天华对国乐改革以及创作《光明行》的时代意义。
(三)《玫瑰三愿》
1、聆听《玫瑰三愿》,了解歌词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对歌曲的感受和“三愿”的理解。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特征以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内涵。
2、可以用听、唱、动等可行方式体验歌曲的引子和A段。为旋律划分乐句,并发现其乐句关系、节拍节奏、旋律进行的特征,讨论其表现力。聆听B段和尾声句。感知并发现其结构、音区、旋律线、调式与前段的差异,讨论其表现力。
3、再次跟随音乐哼唱全曲,体验作者的家国情怀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大家了解五四到解放前各个时期的中国音乐的代表性人物、音乐作品以及体裁。以及西方音乐对我国新音乐的影响。另外对20世纪上半叶各个时期中国出现的“新音乐”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主动的了解有关的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与实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