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萨帕·印卡”作为称衔,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具有极权主义色彩 B.统一了南美宗教信仰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
2.从11世纪开始,南美印加部落逐渐兼并了附近的其他部落。他们从其征服地区学会了采石、加工和营造的工程技术。他们开山凿石,建造梯田,造就了先进的农业。1334年,印加帝国建立。印加帝国的崛起得益于( )
A.武力征服美洲 B.吸收各地文化
C.重视对外贸易 D.采取行省制度
3.马里帝国的北方萨赫勒(干草原)地区的牧民从撒哈拉运来了食盐、皮革和牲畜,到南方萨瓦纳(西非稀树干草原区)等农业区换取谷物、纺织品和其他农产品。借此,撒哈拉、萨赫勒和萨瓦纳得以联系起来。这表明马里帝国( )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B.经济重心位于北方的牧区
C.跨区域贸易取得较大发展 D.商人团体控制了国家命脉
4.有观点认为,在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以下推论,合理的是( )
A.美洲文明与中国有关联 B.美洲文明源于中华文明
C.中华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D.美洲文明在发展中迷失
5.奥斯曼帝国认为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只要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宣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府,就可以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管理原来的领地。在奥斯曼征服其他地区的过程中,无论是军事精英还是宗教精英,通常都会不带歧视地被纳入奥斯曼人的管理体制中。这反映出奥斯曼帝国( )
A.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 B.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政治体制极具包容性 D.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6.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到麦加朝圣,途中他私下赠送黄金和大量礼物。朝圣归来时他带回了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据此可知,曼萨·穆萨朝圣( )
A.旨在宣扬马里国力强盛 B.使马里财政上不堪重负
C.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 D.促进马里文化教育进步
7.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8.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9.“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据此分析可知( )
A.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B.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出人类的早期文明
C.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文明最早诞生于西亚两河流域和非洲尼罗河流域
10.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以石头文化而闻名的国家是
A.班图 B.桑给巴尔 C.阿克苏姆 D.大津巴布韦
11.著名的东非阿克苏姆巨石碑,据称已有1700年历史。不少石碑上刻有文字,记载着过往国王的丰功伟绩,最高的一座石碑高33米。这反映了
A.古代东非文明具有封闭性特点 B.阿克苏姆王国国势强盛和王权强大
C.古代东非地区建筑业较为发达 D.阿克苏姆王国王权统治有神秘色彩
12.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笈多帝国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乘佛教约束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
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 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
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4.678年的夏季,拜占庭人曾用石油、硫磺和沥青混合成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希腊火,使阿拉伯人的进攻遭受损失。之后,阿拉伯人学习制作希腊火装备军队,为防止烧伤自己,他们还穿着专门的防火服装。这反映了
A.不同文明的军事冲突必然促进技术进步
B.吸收先进技术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C.火药最早是由拜占庭人投入实战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5.据记述,古代马里王国的重要城市廷巴克图,学校林立,有多处图书馆和清真寺,许多法官、医生和宣教师,学者云集,他们都从帝王那里领取高薪,在这所城市里,贩卖书籍比其他任何生意都更赚钱。材料反映出,马里王国
A.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B.对文化教育缺乏规范的管理
C.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积极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非洲本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
——黑格尔《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
材料2 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这种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本身便反映出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界的无可奈何。同时,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点。
17.[国际贸易与中古时期的西非文明]
材料一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印第安人早在万年以前,主要是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万年以前便已到达美洲的南端。当他们到达美洲后,择地而居发展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材料“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可以看出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极权主义的色彩,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南美的宗教信仰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加帝国的极权色彩,并不能得出阶级矛盾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加帝国的管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南美印加部落逐渐兼并了附近的其他部落。他们从其征服地区学会了采石、加工和营造的工程技术。他们开山凿石,建造梯田,造就了先进的农业。1334年,印加帝国建立”可知,印加帝国吸收其他部落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印加帝国的征服,排除A项;材料强调印加部落开山凿石和农业的发展,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加帝国的行政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马里帝国北方萨赫勒(干草原)地区的牧民从撒哈拉运来了食盐、皮革和牲畜,到南方萨瓦纳(西非稀树干草原区)等农业区换取谷物、纺织品和其他农产品,不同区域之间环境不同,需求也不同,由此形成了物品的交换,贸易发展,跨区域贸易得到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说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只说明了区域的不同,排除A项;经济重心位于北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商人团体对于经济命脉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表明,美洲文明在某些方面与中国古代文明相似,同时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可推断美洲文明与中国有关联,A项正确;材料内容可推断美洲文明与中国有关联,但不能仅据此得出美洲文明源于中华文明,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文明的优劣,排除C项;材料是在说明美洲文明与中国有关联,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这种统治策略体现出其政治体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所以能够在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地区维持如此长时间的统治地位,C项正确。政教合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奥斯曼人的文化并未强加到被征服地区,也没有说明被征服地区被同化,无从体现文化极强的生命力,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加朝圣时带回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促使一些重要的商业区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反映出曼萨·穆萨朝圣促进了马里文化教育进步,D项正确;曼萨·穆萨旨在宗教朝圣而非宣扬马里国力强盛,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将学者和传教士带回加重了马里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与“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来打击封建诸侯、改组御前会议加强王权、借联姻来扩充领土,都是为了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法王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不是其目的,排除A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并建立国家制度,说明非洲和美洲发展具有统一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非洲和美洲地区历史发展的特征,没有体现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统一性,而非强调美洲文明的独立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其根源,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同源性相关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主要是大河文明,这说明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A项正确;古希腊是海洋文明,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之间有交流,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不同文明产生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今津巴布韦境内的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在南部非洲,4—5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巨石建筑群。故D项符合题意;班图是生活在大津巴布韦的古代居民,排除A项;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记载着过往国王的丰功伟绩,最高的一座石碑高33米”可知,从石碑上记载国王的功绩可以反映当时国势的强势,从石碑的高度可以推测出当时王权的强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代东非文明具有封闭性特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古代东非地区建筑业较为发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克苏姆王国王权统治有神秘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说明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①正确;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说明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说明古代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受印度教的影响”“约束较少”,可得出当时各种宗教并存,互相影响,教义较自由,这从侧面反映出帝国宗教政策较为宽松,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佛教势力衰弱,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各种宗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7世纪中期,是阿拉伯人的崛起时期,材料说明在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中,阿拉伯人利用并改进吸收先进技术,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崛起,B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介绍的是希腊火,并非火药,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马里王国的重要城市廷巴克图,有很多学校、图书馆,学者、医生、法官受到礼遇,可见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B项曲解了材料含义;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16.(1)赞同。这段言论比较符合古代非洲的史实。从古代非洲的历史来看,当时人们基本上仅能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联系。这种闭塞的环境使古代非洲文明大部分时间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的状态,因此其文明发展进程缓慢。
反对。在非洲大陆上孕育出了古代埃及、阿克苏姆王国、大津巴布韦等文明发达的国家。
(2)多神崇拜;文明落后;孤立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非洲本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可知,材料的观点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长期以来保持一种几乎不变的状态,这段言论比较符合古代非洲的史实。从古代非洲的历史来看,当时人们基本上仅能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联系。这种闭塞的环境使古代非洲文明大部分时间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的状态,因此其文明发展进程缓慢。也可从非洲文明国家的出现为角度,在不赞成黑格尔的观点方面论述,在非洲大陆上孕育出了古代埃及、阿克苏姆王国、大津巴布韦等文明发达的国家。
(2)根据材料“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可知,古代印第安文明,具有多神崇拜的特点;根据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极度缺乏”可知,印第安人的文明具有文明落后的特点;根据材料“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可知,印第安文明缺乏交流沟通,具有孤立发展的特点。
17.(1)条件:与北非贸易的扩大;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可分析出与北非贸易的扩大;根据材料“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可分析出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材料“,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可分析出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可分析出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据材料“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可分析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8.(1)特点:丰富多彩;内部发展不平衡;独立发展,封闭孤立;发展水平落后于欧亚文明。
成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2)文化交流对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重要因素。文化间交融互鉴,有利于地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当他们到达美洲后,择地而居发展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可知丰富多彩;根据材料“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可知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可知独立发展,封闭孤立;根据材料“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可知发展水平落后于欧亚文明。
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找,具体表现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2)认识:根据材料“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对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重要因素。文化间交融互鉴,有利于地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