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30 20: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单元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数字序号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是支流汾河 B.②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现象
C.③河段位于华北平原 D.④处是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
2.有关上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太行山脉西侧为黄土高原 B.黄河流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C.乙地位于非季风区 D.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区域①和②分别代表( )
A.辽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三江平原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C.成都平原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D.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纬度较高,热量较低,本区没有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大量种植大豆和玉米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5.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正确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修挡土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④开展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几种地貌景观图,其中农业最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 B.C. D.
7.亚洲的文明发源地中,最东边的是:( )
A.东亚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南亚印度河谷地
C.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8.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题。
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更严重
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为此北京采取的措施肯定不包括(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B.修旧如旧,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C.在历史性建筑中建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D.禁止在世界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读“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10-12题。
10.结合图,判断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极地冰原气候
11.据上图判断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海拔很高,终年低温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2.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全国人大党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在北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军事中心 B.全国的竞技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文化中心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如图所示。
材料二: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中部地区的成都平原在岷江的灌溉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目前,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区以占全省约1/20的土地,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省内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活力最好的成都“主干”和环成都经济圈,为四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
(2)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____(选填“外”或“内”)流区;河套灌区主产区的灌溉水源来自于____(河流)。
(3)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这里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____为主的耕地;东北平原主产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
(4)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中,水热最充足的是____主产区;四川成都的都江堰灌区位于____主产区。
(5)图中右下角箭头表示我国____(填“冬”或“夏”)季风向,来源于海洋,其特点是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4.小明和小亮暑假从北京出发沿图中①和②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回答问题。
(1)路线①要经过被称为“黑土地”的______平原,该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气候雨热同期,利农作物生长
C.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利于灌溉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2)小明沿路线①向北,沿途以______(填水田或旱田)农业为主,作物的熟制从两年三熟到一年______熟。
(3)路线②经过我国的______平原,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______山脉,再过黄土高原,到达陕西省的省会______。
(4)小亮沿路线②来到黄土高原,看到的地表特征是______、支离破碎,形成这种地貌的土壤方面的原因是______,因为本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导致黄河的下游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5)本地区有我国的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______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家住上海的小王同学想利用寒假的时间(1月份)游览国家大好河山,他设计了以下四条线路(如下图所示),线路①:上海—北京—黑龙江(哈尔滨)﹔线路②:上海—新疆(乌鲁木齐)﹔线路③:上海—西藏(拉萨)﹔线路④:上海—广东(广州)。
(1)线路①经过北京,北京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该线路终点哈尔滨的冬季气温应该比北京更____。
(2)线路②穿过了湿润区、半湿润区、____区和干旱区,该线路沿途可以看到植被从____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
(3)全程位于湿润区的线路是____,该线路的终点站1月份平均气温____(高或低)于0℃。
(4)线路③沿着纬线自东向西行,沿途的海拔逐渐____,线路终点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
(5)路线④乘坐的铁路干线是沪昆线再转____线。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12 BBBAA DABCB DC
13.(1)平原
(2) 内 黄河
(3) 小麦 旱地 一年一熟
(4) 华南 长江流域
(5) 夏 温暖湿润
14.(1) 东北 A B
(2) 旱田 一
(3) 华北 太行 西安
(4) 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土质疏松 地上河
(5)文化
15.(1) 温带季风 低
(2) 半干旱 森林
(3) ④ 高
(4) 升高 一
(5)京广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