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现代诗歌画面美、音韵美、情感美的特点,进而达到拓展积累的教学效果。
学习任务:有真实的学习情境,有适恰的学习任务,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朋友圈”引入课文,以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生活真实)、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借助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重点)(难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现代诗的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班学生也比较喜欢朗读现代诗,但没有参与过诗歌的创作。而且本单元第一次集中出现一组现代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简单创作,进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以上分析,我将“领会音韵之美”、“感受画面之美”、“体验拓展积累”、“品悟情感之美”四大方面有效结合,呈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一)领会音韵之美
同学们,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继续去领略现代诗歌之美。
1.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艾青写的现代诗《绿》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准确。
3.打开朋友圈,借助评论,积累多样表达。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给你什么感受?一位同学说:“仿佛柳树都发芽了”;另一位同学说:“好像颜料撒了”;还有的同学说:“这里是绿的那里也是绿的”。带学生体会是一眼望去全是绿的这样的场景,并让学生理解这绿扑面而来,那么急又那么美。
柳树是绿的、群山是绿的,想象这绿还可能出现在哪里?
预设:竹林中、草原上
4.用一个词写出你心中喜欢的一种绿。
预设:深绿、军绿、橄榄绿
(二)感受画面之美
1.诗人把这些绿一组合就又写出一节诗来。
多样阅读,发现特点,领悟绿的很特别,不平常。
学生示范读,指导朗读。
2.正如你们所想象到的,不仅颜色多的出奇,还有更出奇的呢。快来读读第三小节。你有什么发现么?
预设:风雨太阳都是绿的,但生活中不是绿的,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绿色的。
3.体会诗人的想象。
(1)一场风过后小树发芽了。
一场雨过后植物都冲刷干净了。
一池小溪倒映着水草。
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得更茂盛了。
充满生机,绿的可爱。
(2)根据学生发言展开画面的想象:
因为微风吹拂过柳枝,所以刮的风是绿的,
因为雨水灌溉土壤庄稼长的更好了,所以下的雨是绿的,
因为河流流淌漫过那青苔,所以流的水是绿的,
因为大树透过阳光,所以也是绿的。
(3)写法是一样的,都是什么是绿的。我们一起读读。
二、链接生活,创意表达
我仿佛也感受到了这绿的丰富,于是又发了一个朋友圈,请你们也来老师的朋友圈评论一句。
预设:云朵是绿的、墙面是绿的
这绿如此丰富、如此富有想象力。我们一起把前三小节连起来,读出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感兴趣可以尝试着用背诵的方式。
三、对比学习,拓展积累
(一)对比四五小节,思考诗人又是如何写绿的。
1.第四小节是静态描写,静止的画面。
我们一起用手势感受“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2.第五小节,画面动起来了,写出了所有的绿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3.在诗人的笔下,这一静将所有的绿汇聚在一起,这一动让所有的绿在风中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
4.一起观看视频,边看边读出这丰富的绿、这广泛的绿。
(二)我们也当小诗人,创编现代诗。
(三)回读课文,再次感受绿中美。
这绿唯美了时光,这绿惊艳了岁月,它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我们能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因为艾青在写诗的时候,借诗传递了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更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再次品味这令人满心欢喜的绿!
四、交流感受,品悟情感之美
大自然不仅给了艾青创作灵感,也给了很多诗人和作家带来了灵感,其中,现代女作家宗璞来到西湖边,也写下一份绿,如果这时两位作者都发了朋友圈,对比着读读,认真想一想你选择给谁点赞并说说理由。
1.艾青的绿是一首诗,读起来很优美。有节奏感,还能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
2.艾青写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景,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3.宗璞的写成了一段话,抓住了具体的景物去写它的美。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实两位作者用不同的体裁都写出了对绿的热爱,推荐阅读朱自清笔下的《绿》。
在教学中,学生先熟读诗歌,借助学生很感兴趣的“发朋友圈”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融入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绿的热爱。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