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试卷(一)经济发展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测试卷(一)经济发展史(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09: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测试卷(一)经济发展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统一度量衡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实施推恩令
2.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3.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4.市舶收入在宋朝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宋高宗初年表现尤为突出。那时,南宋政府的年收入不满100万缗(缗:古代铜钱计量单位),而市舶收入已达150多万缗,竟占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15%。材料说明(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B.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
C.海外贸易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航海技术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5.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B.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6.同学们走进平遥古城,在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处发现有一块匾额-中国票号博物馆。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明清时期,中国共出现过51家票号,平遥就有22家。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在这里。因此,选日升昌作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当之无愧。由此可以推断出( )
A.山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融机构的地方
B.日升昌票号说明当时山西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以日升昌为代表的晋商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D.明清时期,山西商业在全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7.有学者认为,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8.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9.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0.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亿多吨,增至2013年的6亿多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2.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农村,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来城里工作和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的巨大影响 B.英国殖民扩张及其掠夺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13.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若干基础工程,他命人从登记造册的贫苦农户中,优先招募7000多名农夫参加基础工程建设,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扶贫作用非常明显。1000多年后的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属于( )
A.轻徭薄赋 B.勤政爱民 C.以工代赈 D.社会保障
14.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从中国进口的2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
A.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阻碍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背离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15.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世界各国共处一个地球,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行动有( )
①建立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 ②组建具有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职能的世界贸易组织 ③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实现防卫协作,建立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而签署协议 ④设立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人类对美好环境向往和追求的“世界环境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16.(10分)从古至今,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由于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这一时期的造船工艺发达,到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历史 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
材料三 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的铁路网20万千米左右;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等等。
——摘编自《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1)材料一中,汉代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交通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各一例。(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共同作用。(1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新时代该如何建设和发展交通强国?(2分)
17.(10分)“糖史”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辉煌史,也是一部世界社会经济交流史。九年级(1)班同学以“一粒砂糖的甘甜与苦涩”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糖的传播】
材料一 早在宋代前后,广东番禺就是全国五大甘蔗种植区之一。广西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蔗制糖,一次就卖给一个糖商五万片,其规模已相当可观。(两广地区的糖深受海外各地欢迎,销量很大)
——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两广地区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
【糖的甘甜】
材料二 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17世纪,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歌,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是因为这种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并且其中的糖分具有提神作用。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蔗糖引入欧洲后产生的影响。(2分)
【糖的苦涩】
材料三 在英国,砂糖最初只是作为药品在药店里出售。只有王室、贵族才能随时享用砂糖,食用蔗糖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从15世纪末期开始,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园迅速增加。……因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奴隶贩子就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甘蔗种植与制糖业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摘编自杨东晓《糖:被传染的甜蜜与苦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奴隶贩子就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
(4)若为材料三选取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应是______。(填写字母。1分)
A.常用药的演变——糖与糖果在医疗中的作用
B.糖功能的演变——从药品到普通美食
【糖的甘苦】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糖的甘与苦”这一主题,提取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史论充足,辩证分析,逻辑有序,语言流畅。4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
材料 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发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
英国运河衰落首先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成本上获得了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社会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
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发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
——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专题测试卷(一)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B 2.B 3.C 4.C 5.C 6.D 7.D 8.B 9.B 10.D 11.C 12.D 13.C 14.A 15.B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16.(10分)(1)人物:张骞。(1分)变化:从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工艺发达,海外交通发达,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或火车)、蒸汽轮船。(写出一例即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写出一例即可。1分)共同作用: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任答一点即可。1分)(3)措施: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重视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交通运输带动经济发展。(2分)
17.(10分)(1)有利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适宜;种蔗历史悠久;蔗糖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蔗糖的需求大;种蔗获利丰厚。(2分)(2)影响:糖的引进促进了饮茶风气的流行,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的饮食结构。(任答两点。2分)(3)历史事件:“三角贸易”。(1分)(4)主题:B。(1分)
(5)观点:糖的甘苦与世界人民的甘苦联系在一起。(1分)论证:随着糖的传播推广,17世纪,欧洲工人阶级通过饮用加糖的茶,迅速补充热量,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随着糖的产业化,降低糖的价格,使得糖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食物,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但同时,糖的产业化是建立在对美洲、非洲掠夺的基础上,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综上所述,糖的甘与苦与世界人民的甜蜜和苦难紧紧地连在一起。(1分)
18.(10分)观点: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2分)论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瓦塔改良蒸汽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出现,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兴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日趋强盛;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推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综上所述,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