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09: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检测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2.“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与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 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
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 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元朝的统一
5.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宋词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节选)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6.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定窑白釉孩儿枕。该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7.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泉州
8.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
A.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9.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10.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11.元朝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2.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下列举措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
A.设西域都护 B.设安西都护府
C.设澎湖巡检司 D.设宣政院
13.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
14.风俗画是宋代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 )
A.《送子天王图》 B.《女史箴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15.《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毕昇 D.唐太宗
16.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豪迈飘逸;常把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7.“11至13世纪,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亚非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中国海船能够“昼夜星犯 的月利忙定(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18.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1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0.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安史之乱的结果 B.澶渊之盟的影响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南宋偏安的屈辱
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6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 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 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最终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政权,在整个蒙古草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政权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政权。
(1)写出上述各材料中“他”的姓名。(4分)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点。(至少归纳两点)(6分)
(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5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二 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
什么?(5分)
(2)材料二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他主导建立的元朝“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6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三、活动与探究(15分)
24.某同学在学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两部分内容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请你结合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将下列对示意图的说明补充完整。(4分)
北宋结束了A____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B____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____,史称南宋。
(2)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并分析两次战役的相同点。(6分)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B B A C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C C A B C D C
21.(1)西夏。(1分)临安。(1分)
(2)多民族政权并立。(2分)元朝统一。(1分)
(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3分)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领域。(3分)
(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2分)主体多元。(2分)
22.(1)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或铁木真)。(4分)
(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等。(答出两点即可)(6分)
(3)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5分)
23.(1)商鞅变法。(2分)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3分)
(2)措施: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等。(2分)“新”表现: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4分)
(3)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制度创新等。(言之成理即可)(4分)
24.(1)五代十国(1分)金(1分)赵构(1分)临安(1分)
(2)澶州之战、郾城大战。(2分)相同点:两次战役都是中原政权取胜后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并订立盟约,中原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纳贡,形成民族政权并立或对峙的局面。(4分)
(3)两宋时期,虽然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多次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主流。(言之成理即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