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中国封建社会,取获“秀才”“进士”“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
A.辛勤耕作致富 B.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C.参加科举考试 D.作战建立战功
2.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制度创建于隋唐时期的是①郡县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 ④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秦朝、隋朝与元朝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数民族政权 ②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全国统一 ③都开创立了对后世有影响的政治制度 ④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被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A.李渊 B.武则天 C.李隆基 D.李世民
5.下列有关对宋代社会发展状况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洛神赋图》是描写宋代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C.瓦舍勾栏作为市民的娱乐中心遍布宋代各地大中城市
D.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6.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开明政策是
A.“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B.“开放宽容” C.“华夷一体” D.“和亲”
7.坚持民族气节,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著名南宋丞相是
A.忽必烈 B.岳飞 C.文天祥 D.秦桧
8. 岳飞诗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匈奴贵族 C.党项贵族 D.契丹贵族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______地区,其名叫_________
A.湖南、圆形方孔钱 B.湖北、五铢钱
C.四川、交子 D.四川、会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1题,共10分)
11. 隋唐时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
①
局面,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
② ③
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从材料一的诗中可以看出此河开凿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三、简答题(本大题1题,共8分)
12.元朝是由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元朝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有什么历史作用?
四、探究与创新题(本大题1题,共12分)
13.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子全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警,区域之内,晏如(按:太平)也,……地广野丰,民勤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越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充仞八万,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砥,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反映当时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材料四说明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它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题,总分10分)
11.(1)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题,总分8分)
12.
四、探究与创新题(本大题共1题,总分12分)
13.(1)
(2)
(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B A C A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题,总分10分)
11、(1)隋朝大运河。(1分)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2分)
(2)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分)
②玄奘西游或鉴真东渡。(1分)
③文成公主入藏。(1分)
(3)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启示: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努力学习、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