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10: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宋元时期的
科技与中外交通
1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交通
了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 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观看视频资料及所展示的相关史料,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
通过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从司南到指南针的不断深入的应用的学习,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古代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价值;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历史展馆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①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将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一份《金刚经》。这是由六个印张粘接起来的十六尺长的经卷。是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将其掠去。至今存在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同学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共约12.6万字,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一个历史书雕版,要多长时间呢?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费工费时
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不易修改
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雕版印刷术有哪些缺陷?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毕昇
(970—1051)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
优点: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省工省时,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降低成本。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
拆版
②活字印刷术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③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
④轮转排字法: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
王祯道:“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用这种方法试印了一部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印成100部。
铜活字
铜活字印《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
——(元)王祯《农书》
⑤铜活字: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印刷术的传播影响
13世纪,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材料一 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②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壹·历史展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印刷术的传播影响
当代毕昇—王选
激光打印机
3D打印技术打印的汽车
王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贰·历史展馆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发明改进
①出现:战国,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汉王充《论衡·是应》
水手之眼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发明改进
②发明: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指南针(指甲旋定法)
指南针(水浮法)
指南针(缕悬法)
北宋时制造的四种磁性指南工具:悬丝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发明改进
③改进:宋代使用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工具,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特别在阴晦天。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材料研读: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宋代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辨别方向
利于远航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指南针的传播影响
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中国
阿拉伯国家
欧洲
传入
传入
材料: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发现新大陆
影响: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4、促使世界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火药的发明与改进
① 唐朝时,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硫磺
木炭
硝石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火药的发明与改进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运用于战争
④南宋时期,发明了突火枪(枪炮始祖)
②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⑤元朝,发明了火铳
宋代火器(模型)
突火枪
元代火铳
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贰·历史展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火药的发明与改进
材料一:竹管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材料二: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殖民的血腥镇压,火药枪成为欧洲殖民者,主要的镇压武器。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叁·历史展馆
——发达的中外交通
叁·历史展馆——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交通
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宋元时期,全国交通网形成,驿站制度进一步完善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
(1)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2)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3)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叁·历史展馆——发达的中外交通
2.海上交通
①宋代海路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50—60个),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叁·历史展馆——发达的中外交通
外国
中国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纸币
驿站制度
农业生产技术
天文历法
手工业生产技 术
天文历法
药物
数学
发达的中外交通,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科技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双向交流
共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3.影响: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的发明
发达的
中外交通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影响: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推进世界文化发展
发明历程:雕版印刷书、活字印刷术、木活字、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
指南针:战国司南、宋代罗盘并用于航海;促进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火药:唐朝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陆上交通: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交通要道、驿站发达
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海上交通: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随堂训练
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D
D
随堂训练
3.某校开展以“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某班的手抄报内容是: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关汉卿与《窦娥冤》。与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