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 红星照耀中国
强化训练
选填突破·夯实基础
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儿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地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书中毛泽东认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犯了两个重大错误:其一是在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以前的单纯防御战略,而采用错误的运动战术。
C.书名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3.下列不属于红军在井冈山时的“三条简明的纪律”的一项是 ( )
A.行动听指挥 B.对敌人要斗争到底
C.打土豪要归公 D.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4.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 ,希望外国至少不要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而采取 的立场。
5. “他是个大个子,象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 。
大题强化·素养赋能
6.请运用所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以上导图中,A处应填 ,B处应填 。
(2)请结合原著,将导图中C、D两处填写完整。
7.[2021安徽]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吭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以上文段节选自长篇纪实作品《 》(又名《西行漫记》),选文中的“我”指的是 (人名)。选文中“他们” 、 的美好品质尤为突出。
8.请运用所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华南苏区的六年,注定是要成为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前奏曲的。这六年的历史动人心魄,但是只有零星的记载。我在这里即使要概括地介绍一下也是很难做到的。毛泽东简单地谈到了苏区的有机发展和红军的诞生过程。他谈到了共产党怎样从几百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年轻然而坚决的革命者建立起一支由好几万工农组成的军队,最后到一九三〇年时已经成了政权的争夺者,其威胁严重到使南京不得不对他们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一次“围剿”和接着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围剿”完全以失败告终。
(1)文段中的“围剿”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长征是部“英雄史诗”
9.[2021潍坊]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1)活动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摘录内容 批注
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 的印象。 (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②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 。 (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活动二: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10.[2021达州]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这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 ”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
可是就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有删改)
选段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 (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 而掉的。
11.[2021海南]名著阅读。
(1)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书 名 《① 》
作 者 ②
作品类型 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 1936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此书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2)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红星”1: “红星”2: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第6篇 红星照耀中国
1.B 【解题思路】 B项,这是对徐海东的介绍。
2.B 【解题思路】 B项,“放弃了以前的单纯防御战略,而采用错误的运动战术”表述错误,应为:放弃了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
3.B 4.抵抗日本帝国主义 中立 5.贺龙
6.(1)埃德加·斯诺(或斯诺) 朱德
(2)C处示例:蒋介石动用大量部军进犯苏区,使用昂贵、精良的武器装备,但仍未摧毁红军的“有生力量”。红军迅速撤离,并缩编为西、南两个纵队,攻克了敌人的碉堡,占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开始长征。
D处示例一:这部作品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处示例二:这部作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7.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或斯诺) 乐观 坚强
8.(1)“围剿”指的是蒋介石政府派兵大规模包围红军,企图消灭红军。
(2)长征所用时间久、行程远,途中困难重重,是红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大规模的迁移。
9.(1)①纪律严明 ②长征
(2)①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了解了真实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正确认识。②通过分析和判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才是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10.徐海东 骑马失事,人撞到树上
11.(1)①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 ②埃德加·斯诺(或斯诺)
(2)①毛泽东 周恩来
②示例一: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他曾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示例二: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肩膀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形象特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