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昆虫记》题汇编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阅读《昆虫记》时我们能发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3分)
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
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
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
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
【答案】B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4分)
夫妻双双以同样高涨的热情,共同参与为儿子们准备面包的劳动,揉面团,运回家,入烤炉,样样都干。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一块大小正合适的粪食切下来,供它们加工用。这时候,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齐心协力,共同摆弄切下的小粪块,轻轻地拍打,加力按压,制作成大豌豆粒般的小丸子。
(1)这段文字选自《 》(填书名)(1分)
(2)戏剧家罗斯丹评论该书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3分)
【答案示例】
(1)《昆虫记》
(2)法布尔把对昆虫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融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源泉。
3.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限60字内)
【答案示例】
①有益:《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激发起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②有趣: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详细、深刻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等内容,十分有趣。
4.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就《昆虫记》“以人性看虫性”这一特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你建议以“蝉”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案示例】
“以人性看虫性”,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它们积极乐观、毫无怨言。
5.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
B.《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C.
D.鲁迅认为《昆虫记》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金蜂“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答案】D
解析:《昆虫记》中“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是小甲虫,不是“金蜂”。
6.《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亨利·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习性。比如, (昆虫名称)雌性拥有极其细微的香气,雄性拥有华美且灵敏的触角。 (昆虫名称)拥有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求偶者很会搔首弄姿,用唾液作为美发霜,会为求偶互相争斗。(2分)
【答案】小阔条纹蝶;蟋蟀
7.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①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②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 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③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④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蚂蚁 B.萤火虫
C.圣甲虫 D.螳螂
【答案】③ ④ ① ②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填空。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 ”。在这本书中, 在地下“潜伏”四年, 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答案】昆虫的史诗 蝉 蜘蛛 螳螂
9.下面是某网上书店的宣传海报,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昆虫记》是如何体现海报中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
Image
【答案】
自然之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用笔记的形式记录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如:在研究蝶蝴捕食时;法布尔把螳螂养在家中,对螂的捕食方式、食物种类进行细致观察,讲细、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
人文之暖:法布尔关注昆虫生长过程,在观察、实验中处处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及敬畏生命的情怀,如:不用解的方式研究昆虫,他在酷暑时去野外研究蝉的生存状态;在《蝉和蚂蚁的寓意》中,法布尔引用诗歌,把蝉造成善良、勤劳的形象,表达出他对蝉的尊重和赞美,体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10.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1)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①震慑对方,凶恶可怕,盛气凌人;②出击迅猛,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2)比喻,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螳螂双翼展开后的特点。
(3)①充满好奇,勇于探索;②注重观察和实验;③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