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七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这个历史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中国历史上有个人物,他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他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他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他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导入新课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从割据走向局部统一
1、立足史料实证,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提升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
2、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能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历史解释)
3、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感受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自古乱世出英雄
决战南北逞英豪
三足鼎立促发展
三国鼎立
目 录
是非功过后人评
1
√
2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
3
4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一览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袁绍
青、冀、幽、并四州
(今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山西一带)
曹操
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带)
陶谦
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袁术
扬州北部(今长江下游、淮河下游)
刘表
荆州(今湖南、湖北)
孙策
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以南东部)
韩遂、马腾
凉州(今甘肃)
公孙度
据幽州辽东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时空观念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中央朝廷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地方政府
农民起义不断
社会底层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幕兵镇压。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长管和地方豪强乘机扩充武装,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时空观念
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那两个势力最强?
时空观念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1)“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3)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史料实证
自古乱世出英雄
决战南北逞英豪
三足鼎立促发展
三国鼎立
目 录
是非功过后人评
1
2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
3
4
√
官渡之战形势图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00年
袁绍和曹操
曹操大败袁绍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的概况
学法指导:立足时空观念,了解官渡之战的进程,知道其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官渡之战概况填空
【自主学习】
时空观念
袁绍-10万
曹操-2万
时空观念
粮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的过程
袁绍——约10万人
曹操——约2万人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时空观念
播放视频: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分析:
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败
袁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 胜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释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作用:
史料实证
赤壁之战的概况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挥师南下,
准备统一全国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孙刘联军胜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法指导:立足时空观念,了解赤壁之战的进程,知道其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赤壁之战概况填空
【自主学习】
时空观念
典故: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的过程
曹
孙、刘联军
曹军
二十万
号称八十万
赤 壁 之 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
五万
时空观念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一: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三国志.曹操传》
①曹军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士兵战斗力下降
材料三:烈焰张天照海云,周瑜于世破曹公 ——李白
③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材料二:若以大船小船各皆搭配,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 ——庞统
②战术失误,连船使军队失去灵活性
根本原因:
统一条件不成熟。
史料实证
曹操失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曹军不习水战;
孙刘联合;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骄兵必败
应扬长避短
重视团结与协作
讲究方法和策略
找准时机
经验教训
向历史借智慧
孙刘采取正确战术;
实际运用
骄兵必败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家国情怀
诸葛亮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周瑜打黄盖
草船借箭
庞统献连环计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演义」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戏说不足信
真事无人听
关于赤壁之战说法的真与假
问题
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面貌。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虚构的成分。故历史小说有三分真实七分虚构之说。
唯物史观
自古乱世出英雄
决战南北逞英豪
三足鼎立促发展
三国鼎立
目 录
是非功过后人评
1
2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
3
4
√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孙权 229年 建业
魏
蜀
吴
强调:三国正式形成的时间为:公元229年。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目标导学三、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操死,三国始。”
时空观念
播放视频: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占领北方,无力南下)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巩固和发展西南)
(3)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巩固东南)
三方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历史解释
魏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车
屯田
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材料一:
为了掌握统一的主导权,三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材料二: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三国志·吴书·潘浚陆凯传》
材料三:比年以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班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享养-----《三国志》卷八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
3、三国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三国
材料四
史料实证
材料:
多 少
4、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时空观念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乱
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
自古乱世出英雄
决战南北逞英豪
三足鼎立促发展
三国鼎立
目 录
是非功过后人评
1
2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
3
4
√
你 眼中的曹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雄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英
雄
合作探究
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唯物史观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戎马一生,善用人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刚愎自用、多疑。
判断标准:
一分为二、客观公正,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看其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唯物史观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9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吴国
建立
时间轴线
时空观念
板书设计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三国鼎立
魏
蜀
洛阳、220
成都、221
建业、229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吴
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1.(2022年山东青岛)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2022年山东日照)“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B
C
评价反馈
3.(2022年四川内江)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C
4. (2022年湖南怀化)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郾城大捷
C
评价反馈
5.(2022年湖南衡阳)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B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