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11:37:00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C D A C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A A
题号 16
答案 A
17.【答案】(1)原因:通过工业革命长期居于世界经济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占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任答两点即可)
(2)注意问题: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扩大人民币世界竞争力;兼顾内外,平衡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任答三点即可)
18.(1)不足:城市化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不彻底性;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平衡(或发展水平不平衡);与中国社会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任答两点即可)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任答两点即可)
19.【答案】(1)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支持;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2)变化:由私人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
影响: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步;加强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推动了第三产业及城乡均衡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20.【答案】示例1:
论题:近代中国国人的公共卫生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文化与西方公共卫生观念不断传入中国,国人的卫生观念也不断进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思想解放,国人逐渐认识到恶劣的卫生环境是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于是打破传统的疫鬼致病与驱鬼避邪的迷信传说,重视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采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卫生防疫手段来开展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国人对疫病流行的认识不断深入,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大力呼吁卫生与保国强种联系紧密,将医学卫生提高到政治高度,将身体的改造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促进国人人生观、科学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改变。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国人公共卫生的观念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示例2:
论题: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的认识逐步深入,阐明了公共卫生事关防疫及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的身体健康,并将其与保国强种相联系。这些观念的传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卫生意识,促进科学有效的防疫手段的推行,提高疫病防治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国人传统的卫生思想产生了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和近代医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有助于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卫生环境。同时,将卫生观念与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相结合,强调国民改造,有利于促进国民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三月月考
历史试卷 通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


1.古埃及神话中记载了埃及人崇拜的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酿造啤酒, 路

奥西里斯的妻子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中国也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 用
由此可知,在早期社会( ) 卷

A.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铺

C.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D.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来

2.到了 18 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
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
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材料体现了( )
A.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微增
3.下图为 2017 年中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这表明( )




A.世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中国的三大谷物完全实现了自给 速

C.世界农业种植结构趋同 D.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
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 确

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 要
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这一组织( )

A.强化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色彩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
5.传统的英国社会,只有贵族、高级僧侣以及上层社会家庭的子女才普遍拥有接受教育
10
的机会,十八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陆续出现由教会设立的慈善学校、应工厂需求而开设的
工厂学校以及由私人经营的私立学校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民主影响教育发展 B.政府职能演变助推教育转型 通
C.工业革命促使教育变革 D.科学进步引发教育转型 往

6.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 华

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 大

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路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用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卷

7.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 铺

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 来

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
上贸易( )
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
8.1857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 4900 家,损失资本达 3 亿美元之多。经济
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
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
9.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 年 6 月开始,中小
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 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 年,成立国家计
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 向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范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速、

10.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
准、
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 确
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多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分
1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 世纪
30 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 1848 年《公共
10
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通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 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清

12.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奉长安文化 北
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大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路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的统一稳定 用

13.2012 年 4 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 12 小时大 子

大缩短到 3 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 124 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 出
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 ) 来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域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4.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到:“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
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
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15.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 2018 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
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
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16.下面图 1 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 规
好的形象。下面图 2 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 范

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 速

、准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1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在 19 世纪末,英国一国占世界资本输出总量的近一半,远远超过了占第二位的 通

法国。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仅从贸易收支角度来看,英国从海外投资 清
地获得的利益,或者从海运以及劳埃德公司等有名的大型保险公司等得到的收入,使得财 华

政出现大幅盈余。世界资本主义体制虽然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但英镑持续维持着世界经济 大

基础货币地位的事实中就有着这样的经济基础。 路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用

材料二 目前来看,美元国际地位下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人民币等世界主 子
要货币可能成为国际外汇储备的重要币种。中国要加快自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 铺

转变,推动要素市场的竞争和开放,减少收入差距,解决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经济矛 来

盾,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编自曲双石、谭琦《国际货币体系变迁评价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注意的问题。(9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范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 、速

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
准、
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 确
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多

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
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 分
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0
材料二 早在 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
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
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 通

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 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 清

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 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北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 大

影响力,到 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路

——据《白银资本》等 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8 分) 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 18 世纪相比,19 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
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
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引人注目,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促使政府给它
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资金占全国总投资的 1/3,1860年德国在较
短时间已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

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19世纪四十年代达 规
2800英里,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总长度。 范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 200年铁路史》 速

材料二 1914年英国 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20世
准、
纪之初,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运量的激增迫使政府扩大自己在运输领域的职能范围,1936年 确

英国颁布“千线公路法案”,规定 30条干线由运输部长直接负责。1947 年 8月以后,英 要
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1956年美国《公路法》规

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 90%的费用。在 13年中建设了 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
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 19 世纪欧美交通发展的历史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 20 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 通

响。(7 分) 清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用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 卷

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铺

史料 出处 来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
《忘山庐日记》
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
(孙宝碹于 19世纪末著)
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
《盛世危言后编》
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
(郑观应)
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传染病四要抉微》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
(1988 年《陈修园医书七十
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
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 向
《最近卫生学》 规
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 范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 、速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
准、
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确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