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 I 卷作答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 II 卷作答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位置上,在本
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1-10 题,每小题 1分,11-30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是植物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食物网中传递
C.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储存的能量越少
D.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厨余垃圾易腐败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会对人体健康造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成极大危害。可将厨余垃圾投放至易腐垃圾减量机,经破袋、粉碎、脱水、固液分离、固体
搅拌、烘干等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变废为宝,转化成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供居民
用来浇花、种树、肥田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加工成的有机肥,实现了对废弃物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
B.将有机肥施加到农田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厨余垃圾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是为了防止造成烧苗
5.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下列对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花香引蝶、老马识途和心猿意马属于化学信息
B.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 2005 年 8 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
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少 CO2 排放与大力植树种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措施
C. 减少汽车使用和开垦荒山造田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
D. 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
7.2022 年 1 月,汤加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汤加周围出现酸雨,造成一些鱼类死亡,对珊
瑚礁造成长期破坏,侵蚀海岸线。大量的火山灰进人大气,遮住了太阳光的能量,可能造成
全球性的低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循环指的是 S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B.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速度和方向均可被人类改变
C.鱼类死亡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太阳能会影响生态系统基石
D.火山爆发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有影响
8.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等地先民就探索出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蚕排泄物喂鱼体现了物质与能量可以从蚕流向鱼
B.该生态系统主要由人进行控制,无需信息传递的调节
C.为提高经济收益,应大量投放不同种类的鱼苗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
D.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体现了循环原理
9.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B. 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C.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绘制成数量金字塔,总是呈正金字塔型
D. 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会增多
10.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 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 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11.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
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有 3 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食虫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三、四两个营养级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 C、H、O、N 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3.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 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14.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非生物环境影响
15.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B.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值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a 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B.e 表示物种甲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d 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a 中的能量包括物种甲粪便中的能量
17.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
庚增加 1kJ 的能量,丙含有的能量为( )
A.550kJ B.500kJ C.400kJ D.100kJ
18.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 a、c 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
B.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
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很多昆虫,该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呈倒置状态
19.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 1000kJ
20.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可以解决日常生产中的很多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的经营者,种植
了一些粮食作物,栽了很多的果树,同时还饲养了优质的家禽家畜鱼类等,下列关于提高各
类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对害虫进行的防治属于化学防治
B.进行家禽饲养时,延长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行为信息
C.引进外地物种到该农场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并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在该农场中的“桑基鱼塘”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1.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
量增加,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
防信号,使得在这棵柳树周围 70m 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
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22.我国科学家与国外专家共同创建国际大型数据库,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 3
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精准刻画出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
灭绝、复苏和辐射事件,揭示了当时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 CO2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
协同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B. 海洋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可能与全球气候温度的剧烈变化有关
D. 不同的生态系统对大气 CO2含量的协同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2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立人工湿地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
种有效途径。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人工湿地生
态系统的三种生物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输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乙所固定的太阳能
B.缺少类群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人工湿地中的每个物种都维系着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数值),其中正确的是
( )
A.“草→兔→狼”这一捕食链中,狼粪便
中的能量属于 d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为 b/a×100%
C.图中 b=h+c+d+e+f+i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5.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 40 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 80.9%。该时段内,农业和
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6.我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 40 余个,使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
地被分割成 5 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 10 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
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熊猫,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隔离阻断了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小种群内易近亲繁殖
C.不同自然保护区熊猫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D.在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间建立生态走廊,可提高熊猫的数量
27.“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
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
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更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
28.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A.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D.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2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 3 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30.氮和碳都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主要
成分,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两者的主要贮存库都是大气,但是氮循环和碳循环存
在若干方面的不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循环和碳循环一样都是具有全球性的
B.氮是通过生物固氮的途径进入生物群落的
C.氮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是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进行
D.生物群落中的氮最终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大气中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分)
31.(10 分)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
细菌、真菌、鱼等构建人工湿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
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
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1)丁是该生态系统中的 ,碳在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是 。图
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 (填序号)。
(2)丙中 A 捕食乙,则 A 为第 营养级。若某种原因造成生物 B灭绝,则短期内 D 的数量
变化是 (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
(3)在该生态系统中芦苇、藻类植物等呈现高低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
显著提高了 。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 ,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 ,从
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5)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稳定性增强。
32.(10 分)1987 年 5 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使 104 万公顷的森林资
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 A~C代表生态系统的某些生物成分,其
中 B1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分析图示可知,C代表的生态系统
的组成成分作用是 。碳元素流入大
气中的过程有 (填数字)。
(2)恢复后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 2 表示松毛虫摄入
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
9 9 9
①若图中松毛虫摄入能量为 2.2×10 kJ,A 中能量为 1.6×10 kJ,B 中能量为 1.2×10 kJ,
8
杜鹃同化能量为2.4×1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②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 表示(用图中字母写出表达式)。若向该生态系
统引入灰喜鹊来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属于 ,其在生态系统内的作用
是: 。
(3)澳大利亚气候干旱而炎热,易发生森林火灾。研究发现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桉树能比
其他植物抢先一步,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生机。桉树在森林火灾后更具竞争优势,与它有
关的特性可能有 。
A.桉树油脂含量高,易燃;B.桉树恢复快,生长迅速;C.桉树的天敌较少;D.桉树的种
子十分坚固,不易发芽,但大火燃烧之后,反而容易发芽;E.过火后,桉树很多枝干依然
可以发芽但其他多数乔木死亡或树根才可以发芽。
根据桉树的特性分析,澳大利亚森林经常发生火灾,长此以往,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
力会 ,原因是 。
33.(10 分)某地峰林密集,峡谷溪水潺潺。当地政府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
保护区等方式,有效保护了当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木质林产品(HWP)是指从森林中采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等的木质材料,是缓解温室效
应的重要碳库。
①图 1为 HWP 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主要是依赖于植物
的光合作用,除此之外还有 。当遭遇人为干扰或
自然干扰后,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
归途径除了图 1中的途径外,还有 。
②湿地能够消减环境污染。例如,当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
后,能通过物理沉降、 和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减轻或消除污染,从而使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
明显的影响。若持续不断地向湿地中排放大量生活污水,湿
地也会出现崩溃。由此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 。
(2)湿地能够为造纸提供原料,还能调节周边地区的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
3 2
析,数据如表所示【单位:10 kJ/(m ·a)】。
2
①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 组成,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 kJ/(m ·a)。
②表中“甲”代表流向 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
为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4.(10 分)据材料回答问题:
(1)2019 年,澳大利亚大火导致数亿只动物丧生。考拉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火灾中考拉的
大量死亡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
难,这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洋最突出的生态系统,被称为“热带海洋沙漠中的绿洲”,该生
态系统中的珊瑚骨骼在医学上可用于骨骼移植,很多海藻可用于提取琼脂和胶等工业原料,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我们能否大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用于工业生
2023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 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
产 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角度说明理由。 。
(3)湿地中不能盲目引入外来物种,试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4)中国蛤士蟆是世界上唯一集药用、滋补保健和食用于一体的名贵经济蛙种,现已成立了
中国蛤士蟆繁育中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措施之一,另外其他保护措施分别是
, ,
(写出三种)。
35.(10 分)随着工业的发展,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
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矿
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 。
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影响土地景观
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 三者间
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
(4)生态足迹又叫 ,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化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的
,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生态足迹往往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不同人的
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与食用牛肉相比,食用蔬菜会 生态面积。
(5)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
2023年春学期高二年级 3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第 10 页(共 10 页)2023年春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生物答案
选择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BBAA 6 -10 CADDC 11-15 CCDDA
16-2 0DACCD 21-25 DADAC 26-30 ADDDB
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1.(10分)[答案]
(1)分解者 有机物 ①
(2)二 增多
(3)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5)抵抗力
32.(10分)[答案]
略 ①④⑩
(2) ①15% ②D+F 生物防治 略
(3) BCDE 下降 桉树会成为生产者中优势物种,植物种类减少:动物种类减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33.(10分)[答案]
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写出一点即可) 化学分解 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
直接和间接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食物链、食物网) 5.539×106 分解者 14.72%
34.(10分)[答案]
遗传 间接
(2)直接 不能,原因是会破坏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而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3)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4)就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35.(10分)[答案]
(1)C
(2)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生态占位 耕地面积 生活方式 减小
(5)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此外,若种植农作物,矿区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