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下9. 木兰诗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下9. 木兰诗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10: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题 9.木兰诗  总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备写人   授课时间 第3周 
基于教材的备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点。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1.背诵这首古诗。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许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极富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极富生活气息。诗6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课生字词较多,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工具书,教师在课上检查。对诗中涉及的一些修辞现象,可提醒学生注意,点到为止,不必细讲。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是互文,学生很可能误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学生并不难理解。要求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这首诗的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木兰为购鞍马而东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的语句。运用这种铺排手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可让学生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例如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还乡后与亲人团聚、重着女儿装时的感情,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扩展诗中的画面,例如家人喜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恐怕也有不少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想得细致一些,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木兰家的喜庆情景。诗中的故事情节总的来说是写得比较简括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教法与学法
教法:1.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
2.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开展一些课堂问答的竞赛活动,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学法: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3.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教学过程:1.抓住情节,了解课文
文言文语言精练,让学生觉得没有现代文的容易理解,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所以上课之初,从花木兰的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让学生通过对各段故事情节的简述感知到课文的大概内容,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花木兰是一位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女英雄。
2.深化问题,自主学习
在课文的学习中,设计一些选择题,对课文内容的进行深化,让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有些题目让学生自我感悟诵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诵读有侧重的进行指导,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以巩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3.诵读体会,激发感情
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本课教学就应书声琅琅,情趣浓浓。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和多种形式的竞赛题目,引导学生去诵读。通过情境阅读、感悟与表达,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课外阅读推荐: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