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下1. 邓稼先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下1. 邓稼先 教材教法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10: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邓稼先 总课时 3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授课时间 第1周 
基于教材的备写基于教材的备写 教学目标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邓稼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本文,注意通过作者的选材,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理解邓稼先这个人物。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教学方法建议:1.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建议根据预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2.本文有六个部分,篇幅较长,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有些部分可以只做一般了解,有些部分可以指导学生重点掌握。例如第五部分,在内容和语言方面,都值得重点探究。3.作者写的是与他有50年情谊的好友,而且两人都是大科学家,因此能准确地把握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历史贡献。教学本文时,要注意这个特点。重难点突破方法:1.速读课文,结合关键语句,了解人物形象。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速读和圈点勾画,做到对邓稼先的认识由浅人深,体现教学的层次性。(1)浅层次学习任务: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认识邓稼先对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请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人物的相关信息,重点是“主要成就”。(2)深层次学习任务:结合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对人物气质、品格等进行深入了解,认识杰出人物的伟大人格。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谈自己的理解。2.精读课文,结合重点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和情感。学习任务:重点阅读第五、第六部分,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对作者的语言进行品味。可着重探讨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表达效果。3.阅读提升,结合课堂拓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将邓稼先放到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他的生命具有水恒的价值。本环节可借助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适当交流查阅的资料,尤其是邓稼先进行“两弹”研究的资料,触动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课外阅读推荐:搜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