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候,有人送枇(pí)杷给一个县官。
B.小篆(zhuàn)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
C.甲骨文主要记录祭祀(sì)、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
D.由于是刀刻,甲骨文的字形线条比较纤(qiān)细。
2.根据形声字形符表义、声符表音的特点,“刑”的意思最有可能跟( )有关。(2分)
A.儿 B.二 C.元 D.刀
3下列汉字“马”字的各种字体,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是( )(3分)
4.中秋佳节时,擅长书法的王明丽同学以“家”为范例,书写了各种字体的“家”字,其中属于楷书的是 ;属于隶书的是 。(4分)
5.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从古到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金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C.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在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D.魏晋时期有了楷书。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6.下列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身体一向很好的王老师突然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三个代表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该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C.医术精湛的奶奶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前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7.把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诗也会吟”补充完整,下列对所填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横线上应填“写”字,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原来不会写诗的也会写了。
B.横线上应填“吟”字,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原来不会吟诵诗歌的也会吟诵了。
C.横线上应填“作”字,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虽然还不会写诗,但也能学会吟诵朗读诗歌了。
D.横线上应填“作”字,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既会写诗也会吟诵诗歌。
8.读下面有关竹简制作流程的文字,按顺序排一排。(4分)
( )接着把竹条外面绿色的尊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
( )人们把竹子剖成同样长、宽、厚的细长条。
( )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缴成块块大竹片,这样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 )然后将竹条放在火上烤,一直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来了才停止。
9.一天,苏东坡叫书童到附近静云禅寺老和尚那里借东西,书童问借何物,东坡说:“你戴上草帽,穿双木拖鞋,去告诉大师你是来借东西的就可以了。大师一看到你,就会知道我要借什么东西了,”你觉得苏东坡要借的东西是( )(3分)
A.水 B.杯 C.伞 D.茶
10.用加标点符号的方法回答下面语段中父母哭和笑的原因。(6分)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哭,一个笑。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哭:儿 的 生 活 好 痛 苦 一 点 儿 也 没 有 粮 食 多 病 少 挣 了 很 多 钱。
笑:儿 的 生 活 好 痛 苦 一 点 儿 也 没 有 粮 食 多 病 少 挣 了 很 多 钱。
二、生活实践题。(8分)
1.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以上图片反映的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福文化。图一、图二分别是中国汉字艺术形式中的 和 。(2分)
A.剪纸 B.匾额 C.扇面 D.印章
2.每年春节,我国有写福字、贴福字的传统。图三中“福”采用的是哪一种字体?( )(2分)
A.篆书 B.楷书 C.行草 D.草书
3.想要进一步了解“福文化”,我们可以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如 、 等。(2分)
4.下列搜集“福文化”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等地方查阅书籍,查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类别找。
B.在网上查找资料,查找的时候,我们要输入恰当的关键词。
C.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有关“福”的故事。
三、阅读与感悟。(28分)
(一)书法教育(10分)
材料一:由于升学压力,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它们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受益。所以中小学生写不出字、写不好字、写错字、认不得繁体字等现象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全社会对写字能力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与书法进校园、进课堂相得益彰的是,社会上各种书法培训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各年龄段学习者提供了适宜的学习平台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许多学习者的写字基本功得到了显著提升。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习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摘编自《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1.依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中小学生写不好字,写错字的现象很普遍。
B.社会上各种书法培训活动让中小学生的写字正确率得到提高。
C.练习书法有益于提高智力、完善人格。
2.以下不是材料中讲到的写毛笔字的好处的是( )(2分)
A.磨炼意志力。 B.可以参加特长生竞赛。
C.具有益智作用。 D.有利于协调心、眼、手的统一。
3.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想说明( )。(2分)
A.我国书法教育现状堪忧。
B.我们应加强书法教有,提高中小学生的写字能力。
C.我们应多开展各种书法活动,丰富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
4.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你准各向校长提出哪些建议?(至少两条)(4分)
。
(二)中国姓氏(18分)
①中国姓氏的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而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姓氏,在中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结合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来探索和研究中国姓氏,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对祖先给我们烙下的血统记号的“姓氏”的了解和历史追思的兴趣。
②在130多年前,世界上发生了两件与姓氏有关的事件。第一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了强国富民,日本新政府首先是调查日本的国情一人口,但是日本人的名字重复得太严重了,于是政府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姓,以作区别。因为日本人在这之前是没有姓的,于是乎,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人出现了三万多个姓。1875年世界上还发生了一件与姓氏有关的事件,那就是英国人乔治·达尔文首次发表了用英国人在教堂中结婚名册中的姓氏研究近亲现象的文章,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姓氏。在那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到欧洲人姓氏分布与人类遗传特征之间的平行关系。接着世界各地纷纷在种族、地域、家族疾病、人口迁移等领域研究各自国家的姓氏。到20世纪60—8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美国俄勒冈州先后召开了两次以世界性数学和生物学研究姓氏为主题的会议。
③大家都知道,每一代子女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经过10代后,后裔中血液的遗传物质在理论上只有1/1024与第一始祖相同。所以,社会上大家对姓氏寻根的科学性一直持怀疑、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恰恰就在这一非常通俗的常识上,大家忽略了一个生物进化上的重要现象——Y染色体的遗传!Y染色体的遗传几乎是世代不变的,在人类中表现为生男孩子,这是人类进化中一条“铁”的法则。我们定位姓氏作为生物学中的一项可以研究“材料”的原则就是:姓氏是父传子的,其传递方式类似Y染色体遗传的表现。
④姓氏代表血缘传承关系的一种符号,中国人姓氏代表的是父传子的血统关系。中国人,尤其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自西周春秋以来,中国人的亲属以父系为中心论亲疏,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古代的国家观念,也与家族观念相联系,所谓一家一姓的天下,实际上是父系家族观念的无限扩大。在这种宗法制度和宗族观念中,中国人十分重视“姓”,有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很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现象,在全国形成了无数大小不等的同姓人群。中国人姓氏几乎都是以父传子的垂直方式世代相传的,女子婚后也不改姓,仅仅附上夫姓,表明已婚了。所以,中国人姓氏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父系社会的全过程,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过程中和国家统一上,曾经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⑤在中国人姓氏群体学的研究中,我们先后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一、当代的姓氏分布与遗传基因的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反映了中国人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汉族南北遗传组成上的差距大于南方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差距,其分界地带在南岭和武夷山,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长江。三、发现中国人100个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是组成各地人群遗传结构的主要成分和决定历史上人口迁移的结果。而几千个小姓往往表达地域性特性,是相对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中国人遗传多样性基因库的最好隔离群。四、中国几十种疾病分布地理图与百家大姓分布地理图存在高度重叠的现象。五、排出了以“李、王、张、刘、陈”为首的新百家大姓。
⑥尽管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姓氏才刚刚开始,但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姓氏的原因。我们确信中国人的姓氏是一项国情资源,更加确信中国人的姓氏,不但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也是一门科学研究的对象。
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姓氏的( )。(2分)
A.历史与文化 B.科学与文化
C.历史与特在 D.科学与特征
2.第③段画线句“这是人类进化中一条‘铁’的法则”中的“铁”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
3.联系上下文,第②段写世界上发生两件与姓氏有关的事件的用意是什么?(4分)
。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姓氏遗传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B.今后我们还应继续进行姓氏寻根方面的研究。
C.韩国和朝鲜的姓氏并未受我国影响。
D.中国人重视“姓”,是由于深刻认识到它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5.第③④两段分别说明了中国人姓氏的明显特征,是什么?(4分)
。
6.文本说中国人的姓氏是一项国情资源。结合原文,请你说一条合理利用这项资源的具体指施,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3分)
。
四、妙笔生花苑。(请另附纸)(30分)
题目:关于 的研究报告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了解了汉字文化,知道了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请试着写一篇研究报告。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反映学校、商场或自已生活的小区等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或社会热点,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参考答案
一、1.D 2.D 3.B 4.B D 5.B 6.D 7.C 8.③①④② 9.D
10.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二、1.AD 2.B 3.福字的演变 贴福字风俗的起源 4.C
三、(一)1.B 2.B 3.B
4.示例:学校明确写字课地位,不得被其他课程占据;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活动
(二)1.B 2.世代不变
3.说明中国姓氏有血缘传承的特质,与日本人姓氏的含义不同;交代人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姓氏的起始时间。
4.C
5.姓氏是以父系方式传递的,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娃氏是人类社会进化中的文化产物,它标志着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6.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