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授课人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基本史实,理解其特点。学会用对比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学习,用合作、讨论的方式概括出明政治特点在于加强君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三、学生特征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半年的中国史,有很强的兴趣3、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4、好表现、思维活跃,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2、提供丰富意义建构材料的策略:利用自制课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源3、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为本课制作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朱元璋人物图片,介绍朱元璋生平。 思考 回答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自读求知走进历史 1.说出明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2.列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释疑解惑学习历史(1) 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丞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谋反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之后,朱元璋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 新旧知识对比学习,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信息提炼能力
释疑解惑学习历史(2) 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思考 展现自我课外知识,自由发言,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回答
释疑解惑学习历史(3) 1.课本89页2.《科举看榜图》3.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4.顾炎武的评价 任选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探究问题的结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合作学习
释疑解惑学习历史(4) 明成祖的措施 学生之间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交流收获积淀历史 不同于前朝的措施 学生谈收获 培养归纳能力
感悟反思走出历史 现代的民主建设 各抒己见 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创新性
反馈巩固 图说历史 检查、巩固
教学流程图
七、板书设计:略
八、反思和总结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点拨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