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能力提分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能力提分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30 17:57: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能力提分A卷
(原卷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2年湖南常德)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2.(2022年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 促进阶层流动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推动教育发展 D. 加强思想控制
3.(2022年山东聊城)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
4.(2022年黑龙江大庆)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5.(2021 年浙江丽水) 据《丽水地区志》 记载, 在科举制存在的近 1300 年时间里, 丽水共有进士 1126 人,宋代占 948 人, 考取进士人数最多。 其主要原因是( )
A. 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 政治、 文化中心南移C. 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 文人注重哲学思考
6.(2022年湖北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7.(2022年湖南常德)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9.(2022年浙江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11.(2022年湖南娄底)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
12.(2022年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13.(2022年湖北恩施)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1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15.(2022年福建)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16.(2022年北京)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7.(2022年四川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18.(2022年山东泰安)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 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 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19.(2022年四川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2年内蒙古包头)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21.(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23.(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4.(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5.(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26.(2022年湖南衡阳)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7.(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8.(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29.(2022年黑龙江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30.(2022年湖南常德)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热,天下足。”
一摘自〔南宋〕《渭南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概括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给北宋统治者的教训。宋太祖是如何控制军事权的?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任写其中两点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4分)
32.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社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1)材料一中说“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材料二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请你举例并加以说明。(4分)
(2)你知道证明材料三中宋朝文化繁盛的表现吗?(2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2分)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此你有何建议?(1分)
33.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政治篇】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根据材料一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5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生活篇】
材料三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安一偶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4分)
【民族篇】
材料四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2分)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能力提分A卷
(解析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2年湖南常德)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2.(2022年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 促进阶层流动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推动教育发展 D. 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3.(2022年山东聊城)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进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税方式的变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4.(2022年黑龙江大庆)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C项正确;宋朝时期文官的权力仍然受到皇帝的牵制,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排除B项;宋太祖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1 年浙江丽水) 据《丽水地区志》 记载, 在科举制存在的近 1300 年时间里, 丽水共有进士 1126 人,宋代占 948 人, 考取进士人数最多。 其主要原因是( )
A. 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 政治、 文化中心南移C. 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 文人注重哲学思考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在科举制存在的近 1300 年时间里, 丽水共有进士 1126 人, 宋代占 948 人, 考取进士人数最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南宋建立以后, 政治中心南移,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故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治、 文化中心南移。 故选 B。
6.(2022年湖北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040年……范仲淹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再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爆发,北宋与西夏的大战拉开帷幕,B项正确;契丹、 大金和 蒙古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2022年湖南常德)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大字是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文字相似不能反映政治对立、经济往来、军事冲突,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2年浙江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对应朝代的建立是1127年,灭亡是1276年。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B项正确;唐朝是618年建立,排除A项;明朝是1368年建立,排除C项;清朝是1644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C项正确;泉州,广州是宋代著名的大商港,排除AD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排除B项。故选C项。
11.(2022年湖南娄底)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随之,南方也更加重视科举,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南方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南宋,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加强、 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全国均是,不是仅在南方,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2.(2022年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图中的商标广告与经济有关,它是商业发达的表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B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广告业务兴盛的结论,排除A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白兔商标十分流行的结论,排除C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功夫细针畅销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2年湖北恩施)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答案】D
【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唐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可知,反映的是宋朝都市商业繁荣,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风气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开封、杭州的商业状况,与海外贸易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没有体现出科技成就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2年福建)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750年人口分布黄河流域多到1078年人口分布长江流域多,说法当时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友谊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因此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按照,人口均逐渐超过北方,因此出现材料中长江流域人口超过黄河流人口,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财政收入得到提高、人口总量逐渐增加,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2022年北京)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外贸所得,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2年四川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直到1974年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从而印证《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18.(2022年山东泰安)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 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 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天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北方大量民众被迫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到北宋时期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西晋末年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宋只是局部统一,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2022年四川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反映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反映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经济繁荣,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④商帮出现,材料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故选A项。
20.(2022年内蒙古包头)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体现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朝南推进。因此,材料中谚语有助于研究清朝农业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铁犁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和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故选D项。
21.(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奉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没网。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B项正确;唐朝是618年建立,907年唐朝灭亡,排除A项;明朝是1368年建立,排除C项;清朝在1636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2.(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的广大第七,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D项正确;汉朝、隋朝、 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D项正确;西晋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排除A项;唐朝版图最大的时候也不及元朝,排除B项;北宋并未完全统一当时的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政事务,因此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元朝,B项正确;宋朝还没有对西藏进行行政管辖,排除A项;明清都对西藏管辖设置机构,但是不是最早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25.(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中的胡汉合舞,通婚等,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融合,到元朝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更加促进民族融合,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2022年湖南衡阳)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解析】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的“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C符合题意;《木兰诗》和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无关,排除A;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并非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题干材料说明《木兰诗》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故选C。
27.(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
29.(2022年黑龙江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B项正确;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有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排除A项;三国时期的科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排除C项;明朝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2年湖南常德)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打破了贵族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正确;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AD错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B错误。综上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热,天下足。”
一摘自〔南宋〕《渭南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概括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给北宋统治者的教训。宋太祖是如何控制军事权的?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任写其中两点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1)赵匡胤;女真族;教训: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武将专权(武将跋扈)的积弊。
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影响: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负担;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或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任答两点)(3)宋朝农业发展快;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灿烂;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通过图中的960年,我们可以判断出①所指的朝代是北宋,北宋是由赵匡凰发动陈桥兵变建立的;政权②是金政权,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下节度使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武将专权的积弊;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之处,宋太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依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促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负担;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出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主要有:宋朝农业发展快;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灿烂;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等。
32.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社社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1)材料一中说“宋代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材料二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请你举例并加以说明。(4分)
(2)你知道证明材料三中宋朝文化繁盛的表现吗?(2分)
(3)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2分)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此你有何建议?(1分)
【答案】(1)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的广泛运用,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词有很大发展,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3)宋朝时我国科技领先世界。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言之有理即可)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方面说明。(2)据所学知识可知,词经五代到两宋,有很大发展,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3)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三可知,宋朝时我国科技领先世界。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3.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政治篇】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根据材料一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5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生活篇】
材料三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安一偶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4分)
【民族篇】
材料四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2分)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2分)
【答案】
(1)强化中央集权的朝代名称;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具体措施或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2)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写出两点即可)
(3)逛了夜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勾栏中欣赏文娱演出;等。
(4)渲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或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5)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解析】(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可获取相关的朝代名称;依据“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内容;依据“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等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可知,到北宋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可得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2)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3)在南宋临安城,可以逛夜市,买东西;在勾栏中欣赏文娱演出;等。(4)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渲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或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可以说明虽然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5)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是封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