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跳水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21: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7 跳 水
五年级·下
新课导入
这一天风和日丽,大海上风平浪静,一艘轮船正在海上航行。突然,轮船的甲板上传来焦灼的喊叫声:“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只见一个人举着一杆枪,瞄准桅杆上端的一个小男孩。“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只听见“砰”的一声……
学习目标
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会认字


放肆

wéi







liě
桅杆
撕扯
吓唬
龇牙
咧嘴

miáo
瞄准
会写字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会记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记
2.把生字进行归类
3.联系字义,加以联想和想象
如“艘” “航” “舱”
如“唬”
如“帽” “桅” “撕” “瞄”
词语认读
环游 航行 放肆 桅杆 风平浪静
吓唬 顶端 船舱 海鸥 心惊胆战
瞄准 模仿 钩住 龇牙咧嘴
词语解释
【放肆】
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吓唬】
恐吓,使害怕。
【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龇牙咧嘴】
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
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初读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回答。
某一天在一艘轮船上,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初读感知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事情
某一天
一艘轮船上
孩子和船长
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
船长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1)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
第二部分:
(2~4)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
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
(5)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
第四部分:
(6)孩子最终被救。
艘 颗 顶 只 条 支 根 块
一( )帽子 一( )猴子
一( )横木 一( )甲板
一( )帆船 一( )炮弹
一( )绳子 一( )步枪








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课堂练习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进行环境描写,为下文“跳水”作铺垫。
故事起因
新知探究
水手们在拿猴子取乐,这和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阅读有关段落,画出重要语句。
故事经过
新知探究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更加放肆。
新知探究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迅速、敏捷。
新知探究
突发状况,让人意想不到。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问题探究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
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
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合作探究
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
大家哈哈大笑。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文中多次描写了水手的笑,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文中找出描写水手笑的句子:
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使得猴子更加放肆,拿孩子取乐,孩子的自尊心被笑声伤害,才一直追赶猴子。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新知探究
问题探究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孩子气急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
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
横木去取帽子。   
②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
没命了。
③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也难以回转身来。
水手的表现:
④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⑤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问题探究
孩子进退两难,处境极度危险。
孩子自己:
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讨论交流
看到这里你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各抒己见。)
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探究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用七个“!”和两次“开枪”有什么意义?
说明船长说话语气的强硬,逼迫孩子跳水的决心。
故事结果
新知探究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孩子跳入海中,水手救出了孩子。
讨论交流
1.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当孩子跳进海里后,二十几个水手已经跳进大海了。 (这里说明船长已经提前部署好了,他是不会真开枪的。)
讨论交流
2.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能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并且对孩子有着深切的爱的人。
合作探究
在这个故事中,水手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1.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放肆,孩子 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
2.渲染气氛。水手们的心态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后面 的紧张气氛。
3.反衬船长的优秀品质。水手绝大部分训练有素、有经 验,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都不知所措”,谁都不能像船长那样沉着冷静、果断地采取最恰当的措施使孩子转危为安。
再读课文,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水手
猴子
取乐
孩子
放肆


船长
命令跳水
救上甲板
得救
结构梳理
感悟提升
我还想对这个孩子说:经历过这样一场生死考验未必是坏事,你以后会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也会变得更勇敢!
如果现在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文中的谁说几句话呢?
我想对船长说:我佩服您处乱不惊,急中生智救了孩子。我要向您学习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要沉着冷静想办法。
我想对水手们说:开玩笑要适可而止,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随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船长看到孩子跳水后,他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