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国际秩序的重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目录
一、萨拉热窝的必然——战争的背景
二、世界秩序的破坏——战争的过程
三、世界秩序的重建——二战的隐患
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片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素养目标
1、了解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线索,从时空上定位战争的进程和战线的分布。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充分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掌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基本内容,分析其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使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一战前的国际格局的特点:
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课前思考:根据预习,你是否同意潘尼卡的说法?请给出理由。
牵一发而动全身
秩序失衡:
战争之因
“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 【美国】 小约瑟夫 奈
一、萨拉热窝的必然——战争的背景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组织形式重大变革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倒挂现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一战的根源。
贸易摩擦
(主要矛盾)
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概述一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大。……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世界大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即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5、 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加速战争到来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概念解析】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民族主义恶性发展推动了一战的爆发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访问萨拉热窝。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的演习,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他们在街头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二、世界秩序的破坏——战争的过程
福煦车厢内景(车厢由法国专门运来,当年普法战争结束时,两国在此签约)
战争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一战中国劳工
华工墓地
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
经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
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外交: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1914年);“二十一条”(1915年);中国参加一战(1917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思西方文明。
3.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参战国家 33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毒气战·重机枪
飞机首次用于战争
英国发明坦克
德国发明潜水艇
战争有哪些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1915年,时任英国首相乔治·劳合说出了一番颇有预见性的话。他警告说,这场战争将重建整个世界:“这就是那场滔天洪水,它是自然的战栗……给人类社会和工业文明带来闻所未闻的改变。”
与此同时,一种新秩序在战火中冉冉升起,它超越了新兴国家喋喋不休的争吵和民族主义表演,彻底重建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俄国和美国这些大国之间的关系。
——【英】亚当·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4、一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1)一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6.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6)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材料三 俄国十月革命油画(右图)
(5)
4、一战的影响:教材87页最后一段
(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实力增强,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
(6)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笔记整理
三、世界秩序的重建
——二战的隐患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至1922年)
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概念: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919年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体系
·制裁德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类别 内容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战争赔款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反映战争的目的是重新瓜分殖民地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体系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美国压制日本,与英国平起平坐)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它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它国家公民的特权。
《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它们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它们的在华特权继续存在。……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
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建立国联,实行委任统治
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评价:
① 积极: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消极: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宰割战败国
分赃不均
奴役弱小民族
敌视社会主义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实质: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问题探究】
靠凡尔赛合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得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讨论:为何说一战后国际秩序“建立在火山上”?
矛盾重重
难以化解
讨论:为何说一战后国际秩序“建立在火山上”?
帝国主义国家利益分配不均
对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过度掠夺
殖民地委任统治制度
损害弱小民族权益
苏俄被排斥在体系之外
战胜国之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调整。……
(6)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齐世荣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根据材料并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对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加以解读;
一、美国参加一战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希望打开全球门户以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二、该计划包括的重要内容: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裁减军备;建立国际联盟
三、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企图通过“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是遭到英、法、日等国强烈反对。一战后美国的设想并没有完全成功,美国拒绝加入国联。
德国遭到削弱,被迫承担战争责任,但不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经济的恢复,撕毁条约。兴起复仇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纳粹德国摧毁欧洲
国联决议“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美国没加入国联。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国联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联无法解决国际争端
美国在凡尔赛体系没有得到实质的利益,问鼎世界霸权受挫,加深了与英法的矛盾。此后美国对欧洲奉行孤立政策,面对30年法西斯的挑战,美国仍然抱着孤立态度。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治外法权、关税自主等要求没获得解决。其他殖民地也如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抗争。
矛盾重重!!!
材料一: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局限性2.“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有效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
局限性1.国联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工具
材料三: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国际联盟盟约》
局限性3.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仍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将会继续
抗日战争
二战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