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答题卡内。(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摸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依旧存在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C.“左”的错误亟待纠正
D.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见不一
2.202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4周年。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8年 2021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6 686.3 2 282.1 14 617 18930.9
A.农村居民生产独立性的增强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3.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辞职,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 )
A.社会生活变迁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现代企业制度 D.经济体制改革
4.1990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全县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千克,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千克的“吨粮县”。桓台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5.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差距逐渐消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乡镇企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制定是在()上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下图是1993-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开辟珠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9.下表反映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A.深圳经济特区的兴办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C.对外开放的领域逐步扩大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0.读下表,能提炼出的主题是( )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1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出国多是因为公务。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1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受到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的困扰。下面的决策或思想有助于解决这些困扰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报告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报告
13.阅读下面的《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
A.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5.下图邮票发行于2015年,图中所示的价值观念推动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第II卷(非选择题)
1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兴办4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改革开放实录》编写组《改革开放实录》
(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的内容?(1分)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一方面?(1分)2022年是此次会议召开多少周年?(1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什么政策在我国农村得到普遍推行。(1分)
(3)材料三中,1980年兴办的4个经济特区,除汕头、珠海外,还有哪两个?(2分)1988年,我国建立哪一经济特区?(1分)
(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1分)
17.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材料四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1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举措体现了这一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2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2分)
(3)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哪个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分)材料三的决议的通过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4)材料四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哪些方面?(2分)
18.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2012年11月29日)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2分)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富民强国”道路的名称。(1分)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梦的实质。(1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形式。(2分)
(4)2020年开年之际,新冠病毒、澳大利亚大火、非洲蝗灾等灾难给人类社会蒙上了阴影,根据材料概括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及为解决人类问题中国提出的方案。(2分)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B A C D A C B A B A B B
第II卷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方面:经济建设方面。(1分)周年:44周年。(1分)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经济特区:深圳、厦门。(2分)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1分)(4)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总设计师:邓小平。(1分)
17.(10分)(1)观点:依法治国。(1分)举措: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与法制不健全,仅依靠“政策治国”。(2分)策略:依法治国。(2分) (3)冤案:刘少奇冤案。(1分)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分) (4)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分)
18.(10分)(1)时间:1978年12月。(1分)地点:北京。(1分)核心:邓小平。(1分) (2)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根本转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3)实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形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分)(4)国际地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1分)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