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曹常玲)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曹常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9 20: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
2.认识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规律。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诗歌的感情,并学会珍惜这份“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评价任务:
1.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2.通过阅读品味,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认识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体会换一个角度读古诗的趣味。
3.通过“赛事会”活动积累古诗词,并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课前预习:
1.搜集关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
2.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3.查找关于物候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可以学到知识。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前学过很多诗歌,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除了品味诗歌的美之外,你有没有发现其他的特点或知识?这首诗还会告诉我们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作者名片: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检查预习
①这些生子你会读些吗?
譬如(  )  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瀛(  ) 彀(  ) 滹沱( )瀼西(  ) 涪( ) 瘟神( ) 瀛( ) 羲( )
②什么叫物候?
交流参考:
物候:是指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准周期的自然现象,它包括树木花草的发芽、展叶、开花及秋季的叶变色和脱落,候鸟(燕子、布谷鸟、大雁等),昆虫(蝉、蟋蟀等)的南飞、北迁、始鸣、始见、绝见,湖泊河流的封冰、流凌、冰融、以及初雪、终雪、初霜、终霜日期等。物候能较直观地指出自然季节的变化。
二、读懂唐宋诗中的物候
㈠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指导语:请同学们用三分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通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文章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同学简述所讲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一】唐宋诗句与物候的关系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划出所有的诗句,体会诗句与物候的关系,完成下表。
诗人 诗文 物候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①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②循环随物候转变。
李白王安石 “东风已绿瀛州草…”《扶风豪士歌》“春风又绿江南岸…” 物候有区域性
李益刘禹锡王之涣毛泽东 《临滹沱见蕃使》《竹枝词》《出塞》《送瘟神》 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杜甫 “西川有杜鹃…”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陆游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小结:这篇说明文,介绍了物候的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说明了唐宋诗歌借助月、露、风、云、鸟、花之咏,揭示大自然的本质这一事实,进而进一步分析了唐宋诗歌中描写出植物和候鸟等物候特点及反映出的物候规律,从而说明物候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关注。
㈡品味词句,赏析语段
指导语: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标注出你认为比较有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参考:
“杏花开了,好像传语农民赶快耕田;桃花开了,好像暗示农民赶快播种。”
赏析:“传语”和“暗示”在这里所指的意思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都用“传语”或都用“暗示”,意思没变,但感觉就单调些。而用不同的词表述,语言就觉得丰富起来。
“从这一角度来看,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
赏析:“鸟语花香”的物候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在这里是临时赋予的,因为有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读者领会它毫不困难,反而因为陌生化的使用而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感。此外,为避免重复感而将前后句中的“鸟语花香”的内部词序作了变动。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虽然是理性的说明文,但也会适当运用文学性语言的手法。为下面赏析科普小品文的艺术特色提供感性认识。
二、体会科普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举例为主的说明方法
【活动一】大话说明方法
活动要求:写说明文讲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方法,那么本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先将同学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黑板,分别写出他(她)所找到的说明方法,然后请其他男女生上来补充。写完以后再分别请男女生找出每种说明方法的依据,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在《壶口与龙门》一文已初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说明方法,再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游戏式的情境中加深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读、找、品、交流说明方法,加深对说明方法的的理解和运用。
知识链接: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举例子:具体形象,有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
列数字:准确具体,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下定义:科学、准确
作诠释:解释说明
画图表:直观、形象
摹状貌: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小结: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说明,一些举例说明的分述,综合起来,这些例证又都是总题目(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的例证。
【活动二】从诗句中寻找物候
活动要求:指出一个事物的特征(或一个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引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它,叫做举例子。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句中感受到了哪些物候规律?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并在文中举出文中有关举例的说明方法,完成下表。
事物特征或作者观点 用来证明的例子(谁的哪些诗句)
草种传达着物候规律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春天来嶙的信息是枯草返绿 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物候是区域性的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杨柳抽青是初春的象征 李益“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赛马多。”刘禹锡“江上竹楼新雨晴,襄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毛泽东“春风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鸟在物候学上的意义 杜甫“四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期间。”陆游“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苗稚忧草茂”。
·科学与文学相结合,诠释物候现象
作者采用分类别的方法,准确分析了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大诗人作品中的物候现象,山川鸟兽,月露风云,无所不及。内容丰富而不杂乱,本文一方面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很多名篇佳作,把科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使文章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通俗又生动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不但要通俗而且要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趣。在第一段,说的是科学家用科学方法研究出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历史,但没有用“研究”这样的科学字眼,而是连用了几个很有感性的字眼:“说”“表白”“读懂”。
三,积累与物候有关的诗句
【活动四】赛诗会
指导语:我们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了解到唐宋大诗人的诗中的确传达出物候信息,你从本单元和所读过的诗句中有这样的发现吗?请同学们每一排选一名代表接力轮答,比一比那一排积累的最多。
交流参考:
本单元能反映物候的诗句有: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出墙春意闹”;《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以生些”;《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色要看近却无”,“绝胜烟柳满皇都”;《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等。
其他学过的反映物候的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等。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体会诗句与物候的关系;积累诗句,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的诗句受到审美醺陶。
四、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搜集反应物候的诗句,背诵积累。
2.同一个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又生。”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一文中是从物候学角度来研究,你能不能试着从文学和哲学角度写写你的发现?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亮点: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读起来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枯燥,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放在引起学生兴趣上。特设置竞争回答问题以及男女生合作回答问题等环节,让学生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地目的。
不足和建议:没有做更多层面的扩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说,给予的空间还不够,应在课内和课外创设热烈的讨论氛围。